昨天,市收藏協會副會長郝晉珠指出,有一種贗品是在澆鑄時將銅塊凝固在銀錠內部,外表鎏銀,體大而輕,手感與真品有明顯不同。還有一種贗品是在真銀錠底部挖一個小洞,取出銀,灌入鉛,再封焊洞口,仔細觀察可發現洞口有封焊痕跡。較難識別的是用新白銀鑄的老銀錠。對這種銀錠,應仔細觀察包漿、蜂窩、銘文款識。鄭利則認為,收藏老銀錠一定不能貪便宜,撿漏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收藏者要多看真品,多向專家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