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枚套子錢為何鑄造 |
發布日期:12-06-27 08:34:4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作者:程思明 |
筆者收藏有一枚“皇恩浩蕩”背“直隸”套子錢,是從錢樹中掰下來的。根據資料記載,這個類型的錢樹為福建所鑄造,一爐所出因未曾鏨切而與槽鋼連成一體的一串錢,看似對稱的小樹,故稱為“錢樹”。 錢樹,亦稱搖錢樹。最早記錄搖錢樹的典籍是《三國志·魏書·邴原傳》,但當時搖錢樹承擔的是祭祀祈福的功能,到后來才演變為帶有辟邪招財之意,錢樹的發展脈絡中透露著各個時期人們對于生活的理解。 到了明清時期,商業發達,錢樹也逐漸呈現出世俗化的發展傾向,形狀隨之發生了改變——從之前的立體的具象性樹形模樣變成長條形的劍狀物品,錢樹的錢都印有吉祥語,與同時期的花錢很類似。 這種變化反映出錢樹從之前的祭祀功能蛻變成裝飾和陳設物品。明清時期的錢樹,按其用途,大致可以像花錢一樣分為古錢宮錢類、吉語類、宗教類、游戲類、特殊用途類等五大類。 據考證,此錢大概為光緒年間鑄造,原錢樹共有銅錢20枚,每枚銅錢上的文字均不相同,背面分別鑄有20個省份的名稱,正面則鑄“皇圖靳固”、“帝道遂昌”、“皇恩浩蕩”、“政善民安”等祈福語言,反映清代獨特的社會風俗。 關于為何鑄造,一說是為了用以呈獻宮廷,彰顯吉瑞之用,一說是為了宣揚“皇家穩固”、“皇權永祚”之意。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有祝福的意義,這從文字內容主要是歌功頌德就能看出。加之此錢鑄造精美,用料耗費,顯然不是民間所鑄,再聯系到鑄造時間正是清朝衰敗時期,福建當時處于戰爭前線。筆者推想,這棵“錢樹”有可能是官兵出征時祭祀用的。 清朝時期分全國為18個省,為什么在錢樹上卻出現了20個省份呢?這要從歷史沿革說起,清朝初期全國共分為18個省份,但是到了清末,為加強防務,光緒十年(1884年)建新疆省,十一年又建臺灣省,所以才形成了20個省。 20個省份配以吉祥語,從中也反映出各地的風俗。比如“鳳敦俗美”的四川,“海內殷富”的云南,則反映當地的物產豐富。“皇圖靳固”的福建和“天下太平”臺灣則多少反映出統治者對于邊疆安定、王朝永固的美好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