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這些貨幣為何能在中國流通 |
”,規定“所有征收稅款,自用銀兩交納者,一律改用銀本位幣”,即由國家統一規定白銀為貨幣金屬,并統一鑄成幣值為壹元之新版銀本位幣,其正面有孫中山側面像及紀年,背面是中國雙桅帆船圖案和幣值,俗稱“船洋”。
“法幣”也曾經很值錢,兩塊錢能辦一桌酒席 1935年11月3日,財政部發布公告,宣布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法幣制度,宣布廢止銀本位。1936年國民政府派員與美國財政部長摩根生商談貨幣問題,雙方于5月簽訂《中美白銀協定》,法幣和美元實現掛鉤,100法幣=30美元!按藭r的法幣,購買力非常高,我父親告訴過我,在當時一桌酒席四葷四素只需2元!87歲的老南京魏全德告訴記者。 然而,日本的入侵打亂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步伐。隨著戰局不利,國民政府的主要稅源地相繼陷落,當局財政開支日趨緊張,再加上軍費開支巨大,只得依靠發行貨幣補充。1937年6月,南京國民政府法幣發行額度為14.1億元,到1945年8月抗日戰爭結束時貨幣發行量已經增加到5569億元,比戰爭爆發前增長了394.5倍。日本投降后,為籌措內戰軍費,南京政府進一步增加了貨幣發行量,最終導致了惡性通貨膨脹。 1948年8月國民政府發行“金圓券”,下令民間以300萬元法幣兌換1元金圓券的比值到銀行換取新幣金圓券,法幣的使命終結了。 商家自制代價券受到市民歡迎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后,為了破壞上海、南京等地的經濟,日偽派人在上海和南京等地大量收購銅元,到了1939年,銅元的嚴重缺乏導致零鈔緊缺!澳莻時候,商店沒有零錢找給客人,以前作為零錢的銅元都被收走了。所以,商店就用針線、火柴、糖果等小商品代充零錢。時間長了后,許多人家中堆積了大量使用不完或根本不需要的小商品。這種找零辦法就遭到否定。有的商家便購進大量小面值的郵票作為零錢找給別人,但很多人根本用不上它們,而且郵票還容易損壞,于是市民聯合起來抵制商家以郵票找零的辦法!崩夏暇┪喝禄貞浾f,面對這種情況,1939年后,有些公司聯合起來統一印制和發行小額代價券,代替輔幣找零,小的商店則自行印制代價券,而更小的店需找零的額很小,不肯出錢印制代價幣,干脆找一些廢紙,刻幾枚有一分、二分的圖章,再蓋上商店或店主的私章,就充當代價券使用。一些代價券的背面還印有說明文字:“近因市上銅元缺乏,對于惠顧諸君購貨零找深感不便,本號為便利零找起見,特出臨時代價券” 據不完全估算,1939年至1942年的3年時間中,僅上海一地,其商家印制、發行的代價券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