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用古錢幣講述“民族團結” |
發布日期:10-06-20 08:30:2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東方收藏 作者: |
“古錢是打開歷史的一把鑰匙,它用鐵的事實戳穿別有用心的人歪曲歷史的謊言。大家看我手上的這塊展板,上面都是新疆不同時期流通的錢幣,使用過漢文、佉盧文、龜茲文、回鶻文、滿文等13種文字,有的同時使用漢文、滿文、老維文3種文字。這些實物見證了新疆的歷史,說明新疆自古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民族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共同開發建設了新疆。”今年5月是新疆的第28個民族團結月,在烏魯木齊的社區、學校、廠礦、企業等單位,新疆某預備役師軍官李常寶用自己收藏的古錢幣,向各族群眾宣講新疆歷史。 “真讓人大開眼界。雖說祖輩一直生活在新疆,但口口相傳的歷史畢竟不是歷史的全部,而這一枚枚不起眼的古錢幣告訴我們的才是新疆真實可信的歷史,誰也無法篡改。”65歲的烏魯木齊賽馬場社區居民比爾西克大媽告訴筆者。 李常寶從小酷愛歷史,受父親的影響,還有收藏古錢幣的喜好。1994年,李常寶從山東入伍來到新疆服役,美麗神奇的新疆吸引了他。然而,一小撮民族分裂分子為了達到分裂新疆的目的,歪曲、捏造新疆歷史,編造了一套歷史謊言,企圖破壞祖國統一和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面對分裂分子的謊言謬論,如何反擊?這個問題引起了李常寶的深深思考, 一個偶然的機會,李常寶從《新疆日報》上看到一篇關于考古發現唐朝在新疆鑄造古幣的文章。這觸動了他的靈感:“古錢幣是歷史的實物,是各民族共同建設新疆的最好見證。何不沿著新疆古錢幣的發行脈絡,追尋新疆的歷史文化發展淵源,宣講新疆歷史,促進民族團結呢!” 為了了解和研究新疆歷史,李常寶購買了上百套歷史書籍,撰寫了30多萬字的學習筆記,他還專門拜訪有關專家學者,求解遇到的難點、疑點。一點點地學習,一點點地進步,李常寶積累了豐富的新疆歷史、民族知識。他先后收藏了新疆各個歷史時期鑄造的古錢幣逾萬枚,包括珍貴的 “和田馬錢”、“龜茲五銖錢”、“高昌吉利錢”、“回鶻錢”、“桃花石可汗錢”等。這些古幣的時間跨度,從西漢設置西域都護府開始,一直延續到新疆和平解放前中華民國在新疆發行的最后一枚“1949”銀幣。鐵的證據,證明了新疆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的史實,證明了新疆的歷史是各民族團結和諧共同創造的歷史。 李常寶嘗試以自己收藏的古錢幣為鮮活“教材”,講解新疆歷史。16年來,他利用業余時間,深入部隊、企業、學校、社區、鄉村進行了200余場展覽、講解。看到一雙雙疑惑的眼睛,在自己的講解下得到答案,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