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者自成解開考古之謎 |
兆生說,雖然《張家口地區公路運輸史》關于“云州”的記載有誤,但至少弄清楚考古界的一件事,那就是河北赤城縣確實是“茶馬互市”的最北榷場。為此,他還拿出了四枚古代的銅錢。他說,這四枚古銅錢和“小茶碗”一樣,都是在赤城和宣化一帶撿漏得來的。其中一個很厚的圓銅錢,上面刻的“崇寧通寶”四個字還依稀可辨。王兆生說,“崇寧”是宋徽宗趙佶的第二個年號。而這個厚銅錢就是遼時人們在跑買賣時路途上用的一種“代金券”,做買賣的人怕遇到土匪打劫,就不帶現錢在身上,用這個厚銅錢來做抵押,等到買賣做完收上現錢回來途中再贖回。另外三枚類似馬蹄狀的銅錢,是大理國的銅錢,是當時大理國經茶馬古道來赤城購買馬匹時所用的,而北宋、大理、大遼都是同一時代。 據張家口市宣化區文保所所長劉海文介紹,他見過王兆生收藏的那個“小茶碗”,究竟是不是“越窯秘色瓷”還很難判斷。他說,“越窯秘色瓷”是唐只有唐代皇家才有,存量很少,民間更很難見到。 28日,記者采訪了原張家口市文物管理所所長陶宗冶先生。他認為,單從文物角度來講,文物佐證需要講究文物的出土和來歷。但作為一個民間文物收藏者,王兆生能夠拋磚引玉,通過一個“小茶碗”,想到盛極一時的“茶馬古道”,這種探究精神,還是值得肯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