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古幣得先吃透歷史 |
發布日期:13-06-02 16:43:4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半島都市報 作者: |
中國古錢幣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如今已演變出一部古幣史,古錢幣也是還原歷史最直觀的標志物 。但很多朝代的古錢幣在大多數人眼中既神秘又新鮮,很多人并不了解古幣的價值以及辨別方法。如何衡量古幣的價值,古幣的鑒定又有哪些常規方法? 古幣價值該如何衡量?“大部分古幣在古代流通量都很大,尤其是年代較近的古幣,價值一般不會很大。”開發區文體中心文物事業處工作人員李居發告訴記者,就拿漢代五銖錢來說,漢王朝建立以后,從漢武帝開始鑄造五銖錢,一直到隋滅唐興,五銖錢才消亡。“五銖錢是中國歷史上使用得最久的一種錢幣,發行量很大,所以這種錢幣出土也較多,價值不會很大,歷史價值大于收藏價值。” “一些年代久遠又稀少的古幣目前的市場價格很高,有的甚至高達幾萬,如戰國時期的齊刀幣,這都是比較稀有的幣種。”李居發說,反觀清朝貨幣,由于流通多,年代近,甚至很多人家都有保留清代貨幣,所以價格也不會很高。當然古幣的價值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中國古錢幣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從戰國時期的刀幣、布幣等貨幣一直到秦朝開始統一貨幣,有了圓形方孔錢,一直到后來的漢代五銖錢、唐代開元通寶以及北宋時期紙幣的出現等歷史演變。“所以說古幣不僅僅是擁有收藏價值,更多的是它能展現歷史文化的變遷,這種歷史價值是無法估量的。” 至于古幣的真假辨別 ,李居發說,鑒定古幣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首先要對歷史有深刻的研究,比如哪個朝代有哪種貨幣,以及這些貨幣的發行量和特點,包括貨幣上的文字篆刻,都有歷史文獻記載,必須先儲備知識才能有鑒定的可能。 “古幣鑒定講究形、色、聲等因素,但是目前大部分古幣由于普遍存在,價格也不高,如果造假,成本太高。”李居發說,對一些較為稀有的古幣,造假者會將貨幣用硫酸腐蝕,埋在地里幾年,等拿出來的時候貨幣表面就會有銹色,這就是成本較高的造假方式。 古幣因年代久遠,一般銹蝕較為嚴重。“你看這枚古幣有一塊很明顯的硬綠銹,這極有可能是有另一枚古幣疊加在上造成的,銹像是嵌在古幣上,很難剝離,假銹則是附在錢體表面,很容易剝離。”再就是古幣實際重量也大不如前,特別是銹蝕嚴重的錢幣,古幣發出的響聲較為淳厚,而造假古幣則會發出清脆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