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尤其是在宗教類民俗錢幣的研究上面,從民俗錢幣上的神怪圖案、文字入手,參照有關文獻和出土資料。旁征博引,由點及面,已經破解出大量的神怪信息和它們背后的神話故事,使這些宗教類民俗錢幣頓時變得有血有肉、有聲有色。另一塊在對鏤空類民俗錢幣的系統研究方面也可謂獨辟蹊徑。其中劉春聲先生所著《中國古代鏤空民俗錢幣鑒賞》一書成為集精美圖文和精辟論述于一身的鏤空類民俗錢幣研究的開山之作。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3-8/20138216304319886.jpg)
“福神”神怪花錢
對宮錢的研究和再認識
宮錢是民俗錢幣家族的重要一支。宮錢是指專為皇家禮俗的需要而鑄造的或者臣屬進獻、進呈給皇上的錢幣。
宮錢在早期的錢譜和論著中均有述及,但作為單獨的概念提出來研究并受到錢幣界的廣泛重視是近幾年的事。藏家們基于手中的藏品和大量過手的實物對“宮錢”的特征進行了類比和定義。比如清代的宮錢從銅質、形制、文字、鑄造工藝等方面與普通行用錢或一般性的民俗錢幣的區別;對宮錢在當時入宮前的甄選、淘汰方式、標準進行了大膽的推測,解釋了為何大量宮錢實物留存在民間的原因;對某些宮錢的年代、用途進行了考證,初步論證了“天下太平錢”的初鑄年代;對宮錢版別的分類進行了總結,彌補了舊譜中版式的不足。去年,有位泉友竟幸運地進入了故宮地庫,親眼目睹并拍攝了某些宮藏錢幣,使錢幣界對宮錢中進呈樣錢和雕母錢的性質有了新的認識。
宮錢研究最大的障礙還是文獻檔案的缺乏。要系統地梳理出清代宮錢的鑄造年代、數量、用途等要素需要從清史檔案中摘取有關論據。德國漢學家、錢幣學家布威納先生花了數十年時間,揀選了幾十噸清錢實物進行歸納、排比,并耗巨資復印了國家檔案館中有關錢幣鑄造的清史文獻,才最終完成了其關于清代錢幣的專著。故宮的明清檔案絕大部分(約800余萬件)劃歸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與宮錢有關的檔案很可能在內務府所屬機構的文件中,比如敬事房的宮廷陳設賬和內務府活計檔中(活計檔是清代內務府造辦處承辦宮中各項活計檔冊的總稱,現存這類檔冊1500余卷冊)。
目前錢幣界對清代宮錢性質的認識比較統一,對于清代以前是否也有專為宮廷鑄造的錢幣還缺乏相關的文獻支持。但從某些錢幣如特大型“龜鶴齊壽”大元國寶”的實物來看又完全具備。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3-8/20138216304390063.jpg)
元亨利貞錢
國外對民俗錢幣的收藏研究
中國民俗錢幣也得到了國外藏家、學者的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