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舟山朱家尖出土古錢幣埋入原因的考證 |
發布日期:09-06-10 13:36:3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舟山博物館 作者:林 斌 |
sp; 其理由是,舟山沿海多風暴等惡劣天氣,沿海的漁船出險,或海盜將搶來的錢幣埋入小島中。 筆者認為這種推測的可能性也不大,因為三國兩晉時的海上作業船只本身就不大,不可能帶如此數量的錢幣出海,去從事海洋捕撈作業;而海盜應該對這一帶島嶼、氣候、地形相對比較熟悉,如果遇到特殊情況,一般來說會待特殊情況解除后,取走錢幣。 三、對錢幣埋入原因的相關推測和考證 要求證這批古錢的真正埋入原因,必須把它納入中國大的歷史背景中,運用出土錢幣實物中得來的信息,運用歷史資料,綜合考察,才能得出一個較為接近歷史本原的結論。筆者認為錢幣埋入的原因為:來海島逃避戰亂的江南一帶人士(甚至可能是浙江一帶),由于遇到特殊氣候或其他原因匆忙間埋在荒島的可能性比較大一點。 錢幣埋入的時期是三國兩晉,這是中國大動亂的時代。據史料記載:當時浙江的政治中心會稽郡(治所在今浙江紹興)從東漢末年到隋朝統一,人口大量流失,人口的大量減少,并非完全由于戰爭而死亡這個因素,有較大一部分脫離官府管理,遷移到山區以及浙江東部海島中去生活,以逃避戰亂,這在當時是人們的一種現實選擇。在中原,老百姓由于連年遭受戰亂之苦,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從中原遷入閩粵,以避戰亂的就很多,現在的廣東和福建兩省的客家人,也多從那個時期遷入。從出土的錢幣品種和數量來看,錢幣中有較多數量的吳、蜀政權發行的貨幣,可能為江南一帶的殷實之戶逃到海島避亂可能性大一點。至于為什么在埋入之后主人沒有挖掘,筆者推測是由于航海途中遇到一些意外情況(如風暴、海盜等自然和人為原因)漂到或逃到荒島后埋入。從古幣埋入時只用竹筐之類盛放,中串麻繩,埋入處又不深,可以看出埋入古錢系倉促所為。就全國的群島來對比,舟山群島是全國最大的群島,目前有1400多個島嶼。但在歷史上,舟山群島的居民一直從事圍涂,向大海要土地,自然的海涂淤漲,也使一些島嶼連接起來,因此三國兩晉時的島嶼數目遠比現在的的島嶼數量多得多。就出土錢幣的島嶼——朱家尖島來說,原來就由馬秦山、順母涂山等住人島嶼和不住人小島10余個組成,錢幣的出土地——蜈蚣峙原來也是一個懸水小島,如果主人有心來挖掘,也不一定能找得到埋藏錢幣的這個島嶼以及具體的位置,因為舟山群島中的一些小島從遠處看樣子都差不多,即使埋錢幣的主人來尋找,可能也無法找到這個埋錢的小島,或者錢幣的主人埋入不久后就已經死亡或無力再回島上取回。 無論出于什么原因沒有取回,對現在來說,錢幣的主人為今人留下了一處千年的古錢遺存。這批古幣的出土,對于舟山群島來說最大的意義在于補上了魏晉時期舟山歷史的一塊空白。它的出土,可以明白地告訴我們:舟山群島在魏晉時期是江南一帶逃避戰火的理想之地,在魏晉時期的舟山群島,并非是一片荒蕪之地,而是有大陸居民遷移在此生活和繁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