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元錢“撿”來戰國平首布 |
藏品描述:方足平首布一枚,青銅鑄造,長約50mm,寬30mm,厚1.5mm,單足寬度為11.5mm,錢幣兩面均有文字,一面寫左側為“戈”,右側為“邑”,“戈”與“邑”之間有一條明顯突起的線隔開,另一面為“一兩”,錢文均為突起的陽文,錢幣外輪廓均為突起的線條圍繞,品相完好。 藏品來源:藏家寧先生一直是古錢幣的收藏愛好者,家在山西的他,收藏氛圍十分濃厚。那時候古玩市場還不繁榮,他經常是去農村等地挨家挨戶地搜尋,偶爾也去廢品收購站。一次,他在廢品收購站里翻了半天,一無所獲。正準備離開之際,看見幾個小孩在用磁鐵吸釘子之類的,但有一枚鏟子一樣的金屬片就是吸不起來,被小孩扔到一邊。寧先生定睛一看,認定這是一枚方足布。于是,他找到廢品站的老板,花了2塊錢買了回去。 鑒定理由:“布”幣又稱“鏟”幣,形狀來源于農耕工具,商周到春秋戰國均有鑄造,周、晉、燕等黃河流域農耕文化發達的地區比較流行,最初是空首布,戰國時期因鑄造復雜改良為平首布。 寧先生的這枚方足平首布較薄,包漿老到,邊緣都有突起的郭,郭內平坦,有突起的錢文,錢體中間有一道豎線,范線明顯,文字刻法古樸而有韻味,符合戰國時期的特點。錢文上的“戈邑”也有人認為是“代邑”,就是今天山西大同以及以北地區,古時為趙國屬地。一般的戰國“戈邑”平首布相對體型較小,大型的并不多見,因此這枚錢幣十分值得珍藏。 鑒定結果:戰國青銅方足平首布 藏品估價:3000元 鑒定專家:天涯古玩城古錢幣專家溫洪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