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假幣暗戰不停歇 無專業知識真難辨 |
之需。11月21日,中華銀行成立開業并正式發行了“中華民國軍用鈔票”,“軍鈔”可以在上海所有華商銀行間自由兌付。然而,數個月后,上海市面上就出現了偽造的“軍鈔”,引起了金融界的驚慌。軍鈔的信用動搖。陳其美立即指示,嚴查偽軍鈔的來歷。
不久,浙江也發現了偽軍鈔。1912年5月21日,一名叫陳燮三的男子,在湖州用假鈔購買物品,被當場識破。陳燮三交代說,他是受人指使,專門到湖州來使用偽軍鈔的,已經成功用了一千多元的偽鈔了。之前,他在上海,已經與同伙使用了近二十萬元的假鈔。他們的頭,就是隱居在上海英租界區錢業會館對門的陳少春。 陳其美當即令人捉拿陳少春。因為陳少春住在英租界,因此,必須通知英租界內的捕房,和對方的“西探”一同執行捉拿人物。他們正好在路上與陳少春迎面而遇,陳被逮了個正著。一行人來到陳宅,正準備搜查,誰料陳少春竟然掏出了一本外國護照,聲稱自己是英國人,“西探”一見,立即表示要聽取上司意見后再搜查,并要求“中探”拿到“領事簽字”后再行搜查。屋漏偏逢連夜雨,恰逢當天是星期天,領事館根本就無人上班,轉天,待“中探”再度對陳少春住宅搜查時,里面的偽軍鈔早已被轉移完畢。 為維護軍政府的形象,穩定上海金融秩序,陳其美當機立斷,立即將中華銀行已經發行入市的軍鈔全部收兌,停止流通。 “假幣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不過,在特殊時期,發行假幣也成了政治斗爭的一種輔助手段。”李銘告訴記者。 以牙還牙,國民政府發行假幣“暗戰”日偽政權 日軍全面侵華后,為“以戰養戰”,采取了偽造中國法幣的手段,大量用于國統區,掠奪戰略物資,破壞法幣的流通和信用。為此,日本除在國內設立了專門的制造假幣的機構外,在淪陷區上海也設立了發行和印刷假幣的機關“杉機關”。日偽使用假幣較常用的手法,就是用每百元的假鈔賣給不法商人60元法幣,讓他們到國統區搶購物資。 面對日偽大肆偽造、使用假幣,國民黨政府也展開了一場特殊的貨幣“暗戰”。 1942年1月,戴笠向蔣介石建議說,“我們也應該主動出擊,仿造敵人在淪陷區使用的流通貨幣,去淪陷區購買物資,以牙還牙。”蔣介石征詢了英美方面的態度后,采納了戴笠的意見。 經宋子文的接洽,美國一家專門印制鈔票的印刷廠,在對敵偽鈔票進行鑒定后,開始仿制。1943年春,重慶中國銀行收到美國印制的第一批偽政權鈔票,共計46包。蔣介石下令將其暫時存放在中國銀行,沒有他的同意,任何人不得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