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遼錢新問題 |
28日下午,上海市錢幣學會錢幣鑒定組在云洲古玩城活動,山西錢幣愛好者陳傳江先生特地趕到上海參加鑒賞活動,他帶來了一枚折十型的遼代景福大錢,此錢直徑 39.8毫米,重24.5克,背面有巨大星月紋圖飾,青銅質,銅色酷似北宋風格,外緣有明顯的加工舊跡,文字略帶隱起文,磨損度較低,包漿自然,直觀上具有生坑熟舊的特征。由于此錢從未見有譜錄,亦不聽說有同類實物存世,是一枚新發現的孤品,因此它引起了大家的興趣。
遼代景福年間,究竟是否曾鑄造過年號錢?景福大錢在當朝鑄造的用意何在?如果不加深入探討,只是簡單地判斷真偽,恐怕難以使人信服,為此我們查閱了景福年號的歷史背景。景福是遼代興宗皇帝耶律宗真登基后設立的第一個年號,前后僅兩年時間。耶律宗真是遼代圣宗皇帝的長子,字“夷不菫”,契丹名“只骨”,是公元1031年圣宗皇帝病死后繼承帝位的。當時年僅十六歲的耶律宗真上臺后,并沒有掌握實權,實權掌握在他的生母手中。他生母耨斤是圣宗的妃子,平時喜好舞弄權術,頗有心計,自從圣宗皇帝病死后,她自封為皇太后,冊封長子繼承帝位,又逼迫圣宗的原配皇后齊天夫人自盡,然后整頓騎兵,委派大將蕭惠出兵攻打北京,依仗其騎兵善戰的實力,一方面與西夏友好議和,簽訂同盟之約;另一方面集中兵力向北宋的仁宗皇帝挑戰,最終迫使仁宗皇帝趙禎加倍“增納” “銀絹歲幣”和“奉供” “能工巧匠”聽其使喚,以求太平。當時遼國的勢力并不大,所占城域僅僅在波羅城一帶(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南)。在經濟上,遼國流通的貨幣仍以北宋“增納”的宋錢為主,有祥符元寶、祥符通寶、天圣元寶和明道元寶。遼國本身雖然鑄錢,但只是象征性地鑄過幾枚,著名的天顯通寶、應歷通寶、保寧通寶和統和元寶便是象征品的實例,據《通典·食貨九》記載,遼國鑄錢的工匠僅三十人,每年六、七月停工,全年只生產十個月,全年鑄錢總數僅三十萬貫至五十萬貫之間,所以遼國百姓稱之為“圣錢”,如今難得一見。但是耨斤皇太后并不想遼國永遠只是象征性的鑄造“圣錢”,她要大批量鑄遼錢,要將遼國錢幣作為遼代的主流錢幣。在這種情況下, 耨斤皇太后利用宋朝工匠的技術試鑄出景福大錢的可能性應該存在的。 興宗皇帝耶律宗真雖然年僅十六,但當他看到母親權力極大,一手遮天,加上他從內宮得到密告,母親有意讓小兒子重元代替他更變皇位,這位年少氣盛的小皇帝用突擊手段廢掉了皇太后耨斤,開始自己掌權,改景福年號為重熙,他繼續下令大量鑄造重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