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難改 投資黃金時機未至 |
不是加倉的時候。 劉旭:“中國大媽”是被人利用的一個概念。我們看到的都是媒體報道,沒有看到真實數據。對于普通投資者,建議從自身需求出發。如果想從實物現貨中,賺取價差,個人認為未來1-2年黃金市場沒有向上的趨勢,僅能通過波段行情中尋找機會,對于投資能力和價格判斷的要求較高;如果是從長期配置黃金,分散資產風險的角度看,未來1-2年可擇機尋找買入現貨的時機。對于風險偏好較高的投資者,建議看清未來黃金處于調整期的氛圍,多做波段行情,少做趨勢交易。 金銀走勢常偏離 主持人:白銀也是貴金屬之一,但其走勢常常與黃金發生偏離。例如,4月22日,滬金期價上漲0.85%,滬銀期價卻下跌0.53%,分化較為明顯。那么,白銀弱勢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羅茜:投資黃金看重的是其投資及避險功能,而白銀弱勢的原因就來自于其避險功能遠沒有黃金強,它更多體現出商品屬性。根源在于白銀的儲量遠多于黃金,而就中國而言,白銀產量更是遠高于黃金。此外,在采礦方與用銀方實際交易價格遠低于國際銀價及交易所報價(從白銀TD遞延費方向長期處于多付空狀態可知),也是造成國內白銀弱勢的原因之一。 劉旭:白銀相對黃金最大的區別是,白銀50%以上需求來自工業領域。工業需求相比首飾以及銀器等消費零售行業缺乏價格彈性,這意味著價格在短期一般不會對需求模式造成很大的影響。由于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自2011年以來,白銀工業需求連續兩年下降,且2012年4.5%的降幅。庫存是直接反映工業需求好壞的指標。COMEX白銀期貨庫存自2011年6月23日到達階段性低點以來,至今呈現持續增長態勢。特別是2013年年初以來增速加快,截至6月底更是突破5100噸,觸及1995年以來歷史高位,明顯高于2008年金融危機時4300噸的水平。高企的庫存充分顯示白銀市場供應充足,下游需求處于疲弱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