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12月23日)由于市場迎來西方圣誕節,美國經濟數據在周二集中發布,這使得本來圣誕節前清淡的交投也熱鬧起來,美國方面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成了市場投資者周二關注的焦點。最終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好壞參半,不過其中市場較為看重的美國三季度GDP數據大幅增長5%,預期增長4.3%,為十一年來最快增速。這樣強勁的數據讓經濟增速放緩的中國、幾乎零增長的歐洲、深陷通縮的日本以及世界其它國家都感到汗顏。強勁的經濟增長率已經無需過多解釋,這表明美國確實已經步入了經濟加速增長的康莊大道。
數據公布后,美元指數再度升至八年新高,并突破90大關。其它市場方面,在美國強勁的經濟數據支撐下,歐美股市紛紛收高,原油市場也因原油需求有望增加的預期而上漲,而基本金屬黃金、白銀和銅等則紛紛走軟。
美國公布八大數據
紐約盤中,美國方面一共公布了八項重要的經濟數據,這些數據總體表現好壞不一。其中,美國三季度GDP、FHFA房價指數和密歇根大學消費信心指數表現好于預期,而耐用品訂單、里奇蒙德聯儲制造業指數、新屋銷售、個人收入月率以及核心PCE物價指數表現略不及預期。
具體數據顯示,表現好于預期的數據:
美國三季度實際GDP終值年化季率增長5.0%,為十一年來最快增速,預期增長4.3%;美國10月FHFA房價指數環比增長0.6%,預期增長0.3%;美國12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93.6,創2007年1月份以來終值新高,預期93.5.
表現不及預期的數據:
美國11月耐用品訂單月率降低0.7%,預期增長3.0%;美國12月里奇蒙德聯儲制造業指數7,預期8;美國11月新屋銷售總數年化43.8萬戶,預期46萬戶;美國11月個人收入月率增長0.4%,預期增長0.5%;美國11月核心PCE物價指數年率增長1.4%,預期增長1.5%。
美國三季度GDP強勁增長
美國第三季經濟以11年來最快速度成長,為迄今美國經濟明顯增速的最有力證明。似乎部份經濟動能將延續至第四季。在GDP數據公布后,美股上漲,道指升穿18,000點大關,創下紀錄。美國公債價格下跌,美元兌一籃子貨幣升至八年新高。
在GDP報告中,美國第三季消費者支出增長3.2%,升速為去年第四季來最快,前值為上升2.2%。企業投資增幅從原先公布的7.1%被上修至8.9%,因企業在設備、知識產權產品和非住宅結構的支出高于之前所想。美國第二季GDP較上年同期成長4.6%,代表美國第二三季經濟創2003年來最大的連續兩季升幅。不過,第四季經濟增長速度可能放緩。
庫存數據也被上修,補充庫存現在對GDP增長是中性,而不是對GDP造成些許拖累。這也扶助抑制出口增長的下修幅度。但庫存可能會降低第四季產出。住宅建筑支出增幅被上修,政府支出升幅也被上修。而出口增幅被下修,但貿易對GDP增長仍有貢獻。
PNC Financial Services資深分析師Gus Faucher說,“經濟復蘇之路在過去四年崎嶇不平,現在正走上康莊大道,經濟增長在明年應該保持強勁,汽油價格下降將提振消費者支出,”
又有分析指出,GDP終值遠超預期表明經濟引擎已經提速,雖然市場普遍預期第四季度經濟增速將會放緩,但就業市場快速復蘇和能源價格走低應能為明年的經濟提供足夠動力,并支持美聯儲依然可以在年中加息。
薪資增長仍然是經濟的軟肋
投資者仍然不能忽視其他數據的影響,其中美國11月個人收入月率增長0.4%,預期增長0.5%,數據表現不及預期。
美國就業市場正在緩慢開始改善,近日以來失業人數有所減少,找到工作的人越來越多。周度初次申請失業救金人數少于30萬人,這一水平通常都會與表現強勁的企業雇傭活動聯系在一起。過去一個月時間里的初次申請失業救金四周平均值為略高于29.8萬人;從當前這個時間段來看,這是個很好的跡象。
不過,現在還是有很多人沒辦法找到全職工作,還有其他一些人被迫接受低于其工作技能的崗位,或是有些人想要全職工作,但卻不得不被迫接受臨時的工作崗位。其結果是,工資水平只是在緩慢上升而已。事實上,在某些地方,工資的增長速度還跟不上通脹。
美國經濟學家歐文·凱爾納(Irwin Kellner)撰文稱,工資增長是美國經濟中“失落的一環”。文章稱,雇主已經加大了搜尋雇員的力度,但仍舊不愿意支付更高的工資來聘請員工。
這種情況反映了多種因素的影響。首先,新的工作仍舊主要集中在低收入的就業崗位上,大多數聘用活動都發生在那些傾向于收入較低的行業中,這很明顯拉低了平均工資。其次,還存在一個議價能力的問題,雇主現在就是不愿意支付更高的工資。由于勞動力并不缺乏的緣故,因此薪資談判的天平還是傾向于雇主一方。
美國經濟增長前景傲視全球
今日公布的經濟報告進一步令美國經濟傲視群雄,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仍步履蹣跚,甚至出現了萎縮。年初還不甚明朗的全球經濟已經出現了顯著的分化,美國3季度GDP大超預期,而中國增長放緩,日本意外衰退,歐洲則接近零增長。
全球第三季度經濟增速對比顯示,美國增長5%,日本萎縮1.9%,中國增長7.3% ,歐元區增長0.2%。日本正在推行QE,多家投行預計歐洲央行明年初推出QE,中國剛剛降息不久,而美聯儲目前考慮的是何時以及如何上調利率,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明年年中升息。貨幣政策出現差異,體現了不同經濟體的經濟狀況。
嘉信理財集團分析師Liz Ann Sonders等人評論稱:“和美國的加速增長相反,日本經濟在消費稅上調的壓力下正陷入衰退,而受制于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及疲弱的出口,歐洲經濟正步入停滯。”
包括貝萊德的Russ Koesterich和安聯的El-Erian在內的市場大佬均預測,全球的這一趨勢將會延續到2015年。
Capital Economics前瞻2015年全球主要經濟體走勢指出,明年美國與英國的經濟發展將領先全球,而日本與歐元區則將繼續掙扎;歐洲央行與日本央行料將推出進一步寬松措施,以對股市提供支撐,并將持續壓低國債收益率;而美國方面,預計美國勞動市場情況將快速改善,但認為目前美聯儲與市場都低估了未來幾年利率上升速度;此外,預計英國央行將穩步加息,但因政局不確定性仍存,英國的市場情緒與英鎊走勢可能受到影響。
美指、歐美股市以及油市紛紛大漲
周二投資者除了關注美國一系列重要的經濟數據對美指的支撐之外。其它市場走勢也應該有所了解。在股票市場上,歐美股市紛紛走高,葡萄牙和西班牙強勁的經濟消息扶住歐股走強,美國強勁的GDP數據支撐美股。其中,泛歐績優股FTSEurofirst 300指數收高0.6%。今年迄今,該指數上揚了4.4%。美股方面,標普500指數創收盤紀錄新高;道指創收盤紀錄新高,并首次突破18000點。貴金屬市場上,強勁的美國數據打壓金銀走低,不過金銀下跌的幅度有限。而其它基本金屬銅、鎳等均持續走軟,主要因市場依舊對中國疲軟的經濟增長前景感到憂慮。
值得一提的是原油市場,這也是近來市場關注的焦點。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周二收盤大幅上漲3.4%,報每桶57.12美元,主要由于美國GDP報告表現強勁,且歐佩克(OPEC)的一些阿拉伯成員國稱其預計明年油價將回升至每桶70到80美元。不過,在紐約晚盤,美國12月19日當周API原油庫存數據顯示,庫存增加,這使得油價的升勢放緩。
日內市場上興起眾多關于油價將要反彈的聲音。歐佩克的一些阿拉伯成員國預計,在全球經濟復蘇的支持下,到明年底全球油價將會回升至70-80美元/桶。另外,美國能源投資大亨、億萬富翁皮肯斯(T. Boone Pickens)則預測稱,未來12到18個月時間里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將會回升至90-100美元/桶。
摩根士丹利發布報告稱,未來兩個月時間里原油市場上可能會出現價值性買盤,原因是全球原油需求會在北半球的冬季季節中出現增長;同時,石油公司正在采取削減支出的措施,美國的原油鉆探平臺數量有所減少,也可能會推動油價走高。但報告同時指出,除非發生重大的供應中斷事件,否則油價的任何上漲走勢都很可能將是有限而短暫的,原因是將受歐佩克決定不減產、2015年初新的原油供應進入市場以及美元走強等因素的影響。
周二高盛報告指出,原油市場專家總體預測,在2014年的崩盤后,油價將開始上漲,布倫特油價會在2015年上漲至每桶85美元。這與彭博針對專業預測人士的一次調查所顯示的結果一致,他們普遍認為布倫特油價會在2015年底時上漲35%,至每桶82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