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機構列舉了四大趨勢:環境惡劣、勞資糾紛、技術限制、開發延遲等,認為這些趨勢將使得黃金的產量變得更加少,從而對金價有利。
供需一直是商品市場永恒的焦點,不得不承認,這樣的說法是有道理的,市場價格不可能虛無縹緲,總是依托供需關系來進行多空博弈的。
然而,供需變化緩慢,如果單單靠供需來決定市場價格顯然顯得有些乏味。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暴漲暴跌并不鮮見,難道也是供需惹的禍?
就拿黃金來說,黃金的工業用途遠比白銀小得多,價格卻比白銀貴的多,顯然用供需關系來說話就說不通了。
作為人類幾千年來的貨幣之一,黃金在人們心中地位非同小可,這或許是黃金受寵的原因之一。
從總體來看,黃金價格一直呈現上漲的態勢,在最近幾年表現的尤為明顯,一般認為這是美聯儲量化寬松的結果,在去年年底美聯儲削減寬松之后,黃金又開始了反彈之旅,這被認為是市場消化利空因素的表現。
這些都與供需無關,而與人們的內心有關,只要人們內心認可黃金是安全的,或者認為黃金是“永恒的財富”,那么黃金就依然會受到支撐。哪一天,人們把黃金扔進垃圾桶,那么黃金可能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