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年內二次加息:利空歐美 利多黃金 |
發布日期:10-12-28 08:53:3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深圳商報 作者: |
上周六,中國央行(PBOC)宣布,自2010年12月26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上調0.25個百分點,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相應調整。這是中國央行年內啟動第二次加息,再回頭看近兩個月內央行連續三次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表明政府控制通脹的決心。 但是,在當前經濟環境下,抑通脹與保增長是一個相互矛盾的課題。政府既然選擇了前者,經濟增長就必然受到影響:首先,上調法定存款金率和加息雙管齊下,信貸緊縮,企業經營環境日益惡化;其次,加息會誘發熱錢的加速流入。因為人民幣與歐美貨幣日漸增大的息差將促使投機客更熱衷拋出低息的歐美貨幣,買入高息的人民幣進行套息。年內的二次加息在時間上僅間隔約2個月,這使得市場關于人民幣進入連續升息期的預期會更加強烈,會對熱錢流入形成更強誘惑。熱錢的流入,又使得中國央行在行使調控手段時更加束手束腳,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 2008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國因素在全球經濟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在匯市方面,中國因素同樣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從11月~12月之間中國的緊縮政策之后匯市的反應可以看到,每當中國出臺緊縮政策,或者緊縮預期升溫之時,市場上便會出現對中國這一經濟增長引擎減速從而導致全球經濟復蘇力度減弱的擔憂,并令歐元等高風險貨幣承壓,這是短期效應。 從長期來看,主權債務危機如幽靈一般陪伴在歐元身邊,失業率高企也一直困擾著美國政府首腦,歐美等發達國家經濟疲軟,目前均采取幾乎零利率的政策在全力刺激經濟復蘇,并且低利率可能將維持相當長一段時間,甚至進一步伴隨多輪的量化寬松。而中國方面,即使目前2.75%的年存款利率,扣除通脹因素,實際負利率仍超過2%,即當前利率水準對國內過剩流動性的吸引力相當有限,而對外圍熱錢的魅力卻逐漸增大。從通脹預期來看,目前利率水平仍難以抑制通脹,中期通脹指標將繼續上升,只是上升程度可能減緩,直到升息至5%以上,才會出現通脹指標見頂可能。而這個過程很可能伴隨著大量熱錢加速流入。可以預見,在未來2年,歐美經濟體與中國的利差會進一步放大,這會刺激歐元、美元與人民幣之間的套息交易,并且人民幣升息預期會形成美元的貶值預期。故人民幣升息對歐元、美元而言是利空。對黃金、白銀等貴金屬而言,未來經濟的不確定性和美元的貶值預期通過價格機制的傳導,則形成持續利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