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衛人民幣不能靠黃金 今年金價或先跌后漲 |
評價。一方面是負利率,一方面是投資品市場暴漲暴跌。這是中國的大問題,也是被管理者最忽略的問題。為什么如此?因為沒有保護投資者的基礎理論,高層很少能夠體會老百姓儲備勞動力價值的艱難! 一個普通的勞動者有了一點點剩余財富之后要不要儲備起來,怎么儲備?靠投資?還是二者兼而有之?很顯然,黃金在過去十年間是兼而有之的投資品,而且幾乎是中國老百姓唯一的投資品。但在中國,懂得高拋低吸的投資者不多,投資黃金更是以實物為主,追高為主。顯然這是不靠譜的。 投資方式選擇的不靠譜源于選擇投資品市場的不靠譜。黃金市場火爆,暴露了中國老百姓投資意識的簡單化。但為什么中國老百姓簡單,因為投資本身不被承認。 投資,就是保護私有財產包括產權,但中國至今沒有旗幟鮮明地保護私有財產的投資法。股票市場更是以洗劫投資者為快。除了股票市場,還有房子。很多老百姓買房子,越高越買。但房子可靠嗎?在它暴漲時,很少有人從投資品的定義告訴老百姓:房子在某種時期很可能成為負資產! 現在老百姓瘋狂地買入黃金玉石等奢侈品、收藏品,但很少有人告訴他們,它們都有可能成為負資產。 必須強調,中國人追漲黃金玉石等奢侈品、收藏品更多的是出于無奈,宋鴻兵的《貨幣戰爭》一書為什么在中國賣的很火,因為它大肆地宣傳黃金暴漲論--只有在中國才有市場。但該書回避了一個黃金暴漲的必然邏輯:當黃金被一個國家的老百姓拼命地追捧時,說明這個國家在貨幣戰爭中已經失敗,因為這個國家的貨幣已經不被老百姓信任,該國貨幣市場已經徹底地失去了“跨時空的勞動力價值交換”的功能!這可能也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到國外定居的原因! 說儲備黃金能夠抗通脹,能夠保值,只是個相對的概念,要看在那個國家,在那個時代,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國和印度的老百姓相信黃金保值,如同只有中國在炒作玉石。從更廣義的范圍思考,黃金保值論是個偽命題。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全球投資者運用最多的抗通脹工具是大宗商品,包括原油。持有這些商品(期貨)的頭寸數量遠遠高過黃金(期貨)的國際持倉量。而在經濟危機或者金融危機爆發時,平倉潮往往使得這些“投資品”價格暴跌。即使是黃金,也有暴跌,比如2008年4月金價突破1000大關后的一次大回撤,跌幅超過400美金(40%),2011年9月,黃金第二次站上1900美金之后突然間跳水,一個月跌幅接近500美金(20%)。 但是,很多人立即會拿出數據證明,黃金在過去十年間平均年漲幅超過10%,不僅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