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跌近200美元黃金“雪崩” 金價長期還看QE3 |
落 本輪金價下跌并非毫無征兆。8月23日,當金價刷新紀錄新高時,就有期貨經紀商建議投資者獲利了結,因為短線將反復確認1800美元的價位后再上揚,面臨8%左右的回調。 而在同一天,上海金交所上調保證金比例及調整漲跌幅額度后,全球市場普遍預期芝加哥商業交易所也將緊跟其后上調保證金。 來自華爾街的市場傳聞顯示,歐盟為解債務危機的困境,可能會拋售龐大的黃金儲備。全球最大的黃金上市交易基金 (ETF)SPDRGoldTrust表示,截至8月24日,黃金持倉量為1232.31噸,較前一交易日驟減27.26噸。 知名財經專欄作家張捷認為,1900美元的位置實際上是黃金的一個重大壓力位,因為是金價超過鉑金的臨界點。“傳統上黃金比鉑金便宜,因此當漲到這個位置上方將面臨重大壓力,該位置有待反復確認。” 滬上某對沖基金操盤人士表示,本輪金價從1576的位置開始上行,直至突破1900美元,已經漲了300多美元,跌去一半即1700美元/盎司已經基本到底。 上述人士表示,“黃金近十年的牛市,每波上漲都是漲200~300美元,再經過幾個月的回調,確認前期高點后,再漲300美元左右。如果這種節奏不變的話,金價近幾個月會在1700美元附近盤整一段時間,再蓄勢待發。” United-ICAP首席技術分析師WalterZimmerman則稱,黃金關鍵支持位于1570美元,若跌破此價位則意味著趨勢的改變。 /歷史回放/ 還原史上第一次見頂暴跌場景 以史為鑒,可知興衰。回頭看看黃金歷史上的牛市表現,在瘋狂暴漲后又暴跌的情形,或許能對近十年黃金牛市的輪回有更深的認識。 長期關注黃金的投資者或許會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金價的第一次牛市有印象,當時,黃金價格從七十年代的35美元/盎司漲至最高時的800多美元,隨后,黃金進入了長達20年的熊市,一度跌至300~500美元/盎司的水平。 歷史背景:金本位廢除 1960~1970年,美國赤字造成物價上漲,大眾逐漸對美元失去信心,引發對中央銀行的擠兌風潮,將近2億~3億美元的黃金被提走,1968年3月的半個月里,美國黃金儲備流出了14多億美元。 1971年8月15日,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宣布切斷黃金與美元的聯系,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雙掛鉤”制度瓦解,各國貨幣成為不可兌換貨幣。布雷頓體系崩潰后,美元“特里芬難題”無法解決全球國際貨幣體系的難題,這種國際貨幣體系的困境會推動各國金融資產配置調整,集保值、避險及清算支付能力于一體的黃金必然是各國央行的重要選擇,繼而必然推動黃金價格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