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貨幣體系動蕩的年代,黃金的光芒正在越來越耀眼。如今,新一輪的黃金上漲已經開始,筆者認為,黃金價格在未來一年之內有望突破2000美元/盎司。
信用貨幣危機帶來黃金上漲良機
歐元和美元就像兩個在玩蹺蹺板的孩子,人們總是在關注它們作為對立面的此消彼長。然而,如果把歐元和美元作為國際信用貨幣的代表而看成一個整體,我們會發現整個蹺蹺板的重心正在下移。國際信用貨幣貶值的大趨勢不可避免,而黃金作為信用貨幣的對立面,其持續上漲同樣不可避免。
黃金和信用貨幣漲跌幅度的兩組數據對比顯示,近十年來(2002年8月至2012年8月),COMEX黃金期貨收盤價漲幅高達428%,美元指數貶值24.3%,歐元兌美元從0.98上漲至1.26,漲幅28.5%。由此可見,歐元與美元蹺蹺板效應明顯,而黃金相對于信用貨幣的漲幅巨大。再來看從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五年(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國際金價上漲150%,美元指數基本持平,歐元相對美元出現了14%的貶值。由此可見,雖然國際金價以美元計價,但在美元基本持平的情況下,黃金總體漲幅依舊驚人。雖然歐元與黃金在短期內呈現一定的正相關關系,但歐債危機爆發后歐元下跌明顯,而黃金依舊上漲,此時黃金與歐元的短期正相關被長期負相關所替代,黃金作為信用貨幣對立面的效應顯露無遺。
綜合以上分析,美元和歐元的此消彼長是短暫的和周期性的,而每一次的此消彼長都會刺激黃金價格上漲。長期而言,黃金作為信用貨幣的對立面,每一次回調都將是買入良機。
資產儲備調整潮推高金價
在國際信用體系高度不穩定的時代,各國金融機構在尋求保值資產的過程中,黃金從來都沒有被忽視。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大舉借債,債臺高筑,卻未出售黃金。歐洲一些國家如德國、法國也是黃金儲備量比較大的國家,在金融危機中盡管遭受巨大沖擊,不但沒有出售黃金,反而增持黃金。新興市場國家中,俄羅斯、阿根廷、南非等國多次在國際市場上增持黃金;印度不但在市場上收購黃金,還一次性從IMF手中購進巨額黃金;中國央行則通過收購國內黃金而使央行黃金儲備5年增加了近一倍。
目前歐元區各國央行的黃金儲備超過10000噸,美國長期保持8000噸的黃金儲備。而中國和日本各自的黃金儲備只有1000噸左右,分別占各自外匯儲備的不到2%。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最新報告,各國央行和官方機構2012年第二季度對黃金的需求加速,黃金儲備增加了157.5噸。相比于2011年上半年的203.2噸,今年上半年黃金儲備增加了254.2噸。購買活動繼續集中在發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