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走勢
近期,受國內外經濟形勢影響,金融市場出現一些波動。在這樣的背景下,黃金價格、股市、匯市等走勢跌宕起伏,理財產品的風險也更受關注。很多投資者感嘆理財越來越難,沒有亮點可尋。“弱市”之中如何讓錢生錢?本報今天起推出系列報道,介紹“弱市理財”的新渠道和好方法,從百姓視角反映普通投資者的困惑和訴求,并讓專業人士和專家釋疑解惑,講解投資技巧和風險控制,希望能對廣大讀者的投資理財有所幫助。
編者
在經歷了4月份的連續暴跌后,國際金價并沒有出現回穩走強的跡象,6月中下旬國際金價再度出現暴跌,這讓前期瘋狂抄底的“中國大媽”們損失慘重。一向被視為穩健投資品的黃金為何在今年出現如此劇烈的價格波動?12年的黃金大牛市行情是否真的就此結束了?普通投資者在當前行情下又該如何應對?
“中國大媽”
抄底被套,“跌跌不休”沒想到
“以前只知道股市有暴跌,沒想到現在買黃金也遇到了暴跌行情,黃金不是很穩健嗎?怎么這么個跌法啊。”北京居民孫大媽最近有些不安。
去年剛退休的孫大媽想利用積蓄做點投資,讓自己和老伴的晚年更有保障。出于安全性的考慮,對股票、基金的暴跌行情心有余悸的她,一直認為投資黃金還是比較穩健的。
今年4月中旬,國際金價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連續暴跌行情,兩天內跌幅高達15%。正是在這次黃金大跌之時,孫大媽在工商銀行開了人民幣紙黃金賬戶,并按280元/克把自己的20多萬元存款變成了800克賬戶紙黃金。隨后,伴隨著金價的反彈,孫大媽的紙黃金一度漲到290元附近,短短幾天,賬面盈利近8000元,這讓孫大媽很高興,認為可以一路持有黃金實現保值增值了。
可惜好景不長,進入5月份后,黃金延續了下跌的行情,孫大媽的收益在幾天內被吞沒。但她還是比較淡定,認為黃金有漲有跌也正常,自己既然是在金價大跌時買入的,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誰知,在經歷了6月中上旬的橫盤震蕩后,6月20日,國際金價再次出現了單日暴跌行情,最大下跌76美元,跌幅超過6%。經過當天的暴跌后,孫大媽賬戶上的黃金價格已經到了250元附近,不到兩個月就從盈利變成了虧損2萬多元。看著自己的賬戶,孫大媽有點想不明白了:“我身邊的很多人都在買黃金,電視上也說很多人在搶購黃金,怎么還會跌成這樣!”
像孫大媽一樣,不少百姓都認為黃金是可以保值增值的“硬通貨”,而對投資黃金的風險估計不足。伴隨著本次國際金價的大幅下跌,國內各黃金銷售市場紛紛下調了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