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定價權向東方轉移 |
發布日期:13-07-12 16:43:2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黃金網 作者:覃維桓 |
中國作為全球名列前茅的黃金生產國和消費國,應當掌握黃金市場的定價權。這需要在改善黃金市場和開放外匯市場兩方面付出努力。 7月5日夜間,上海期貨交易所黃金、白銀期貨夜盤交易正式上線。當夜黃金、白銀期貨主力合約成交量均大幅上升,分別增長了144%和32%。這充分反映出中國黃金市場擁有的潛力。 當前國際上最主要的黃金市場是倫敦金銀市場和紐約商品交易所。 倫敦金銀市場實際上只是一個場外交易市場,并不像交易所那樣有一個固定場所。其共有11個做市商、74家正式會員和66家準會員。只有會員之間進行的在倫敦結算的交易才屬于倫敦金銀市場。 倫敦金銀市場可以提供多種金銀產品。一種產品是只有賬面交易的非指定賬戶交易,客戶只在賬面記載是盈余或者虧欠黃金的數量,并不與實物掛鉤。而客戶的指定賬戶中則載明了有多少金條,包括其規格、重量、含金量等具體數據,也就等于是代客存放。該市場向客戶提供各種不同的金銀產品,可以滿足不同規格、重量、形狀、時間等各種需求。 倫敦金銀市場通過其會員遍布全球的分支和代理機構,幾乎實現了全球24小時交易。 目前,倫敦金銀市場日成交量約為30噸~40噸,紐約商品交易所約為50噸,上海期貨交易所達到20噸,上海黃金交易所也達到30噸~40噸。所以,在成交量上,中國已經不輸給國際上大的黃金市場了。 但是,國內黃金市場由于開放度不夠,交易的方式還不夠靈活,以及缺少大資金運作,在對國際市場的影響上還差得很遠。例如,近來由于國際市場現貨短缺,已經出現了現貨溢價的倒掛現象,上海黃金交易所的現貨價格比倫敦金價每盎司高20多美元。這是因為國內黃金市場還無法和國際市場掛鉤,受到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的限制。 今年5月份,中國內地經香港進口的黃金達到108.8噸,與4月份的80噸相比增長了四分之一;前5個月進口量已經達到413噸,比去年同期增長一倍。中國作為全球名列前茅的黃金生產國和消費國,應當掌握黃金市場的定價權。這需要在改善黃金市場和開放外匯市場兩方面付出努力。 國內黃金市場一方面可以向倫敦學習開設黃金期貨24小時不間斷交易,另一方面應該增加黃金市場的交易品種,不僅使國內金銀投資者可以完全回避國際金、銀價格波動的風險,同時也有可能把上海期貨交易所和上海黃金交易所逐漸培養為全球黃金、白銀的定價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