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操縱的暴跌
世界黃金協會的官方聲明稱,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是投機者們在期貨市場的操縱所致。
過去12年,黃金表現強勁。
自2001年以來,金價猛漲7倍以上,2011年沖高至每盎司1920美元的最高紀錄。在貨幣寬松、通貨膨脹的陰影下,投資者大舉吃進黃金,把它作為一種安全資產。
但隨著對歐元區危機的擔憂有所減輕,投資者押注美國經濟將會復蘇,黃金市場情緒受到了沖擊。
4月10日,歐盟委員會發布的一份評估報告指出,塞浦路斯將拋售價值總計達4億歐元的黃金儲備,以募集資金用于援助該國深陷困境中的銀行業。雖然次日塞浦路斯央行就否認了,但消息一出還是引發普遍擔憂人們擔心意大利及葡萄牙等歐元區高負債國家可能采取類似措施,對金價構成巨大沖擊。
而從2013年年初開始,瑞信、法國興業銀行和高盛都曾公開表示黃金牛市已終結。
高盛在2012年就看跌2013年的黃金。在本次暴跌之前的4月10日,黃金下跌1.5%,為此前一個半月來最大單日跌幅,高盛的分析員當天即將2013年和2014年的黃金目標價,分別下調至1450美元和1270美元,并建議客戶做空黃金。
法興銀行的分析師甚至為此撰寫了長達27頁的專題報告稱,隨著美國經濟好轉和美聯儲即將退出刺激計劃QE,黃金的牛市時代即將終結。
“隨著美元走強,人們對美國經濟越來越看好,利率上升的預期漸增,這也開啟了一場長期熊市的完美風暴。如今,市場開始大量贖回ETF,投資者越來越傾向于從事做空,這種市場情緒也證實了我們的看法:黃金可能已經進入‘最后的歡騰’。”
報告中,法興特別指出兩個數據:
從2013年1月開始,黃金ETF持倉大跌約140噸,2月份更是遭遇史上最大資金流出。
2月末以來,對沖基金的黃金空倉數量創下12.5年來新高。
報告全文充滿了對黃金的悲觀預期:“我們2013年對金價的平均預期為1500美元/盎司,年末的預期為1375美元/盎司。”
不過,盡管很多人在此前就不看好黃金大勢,但對于4月12日、15日兩次暴跌的直接原因,各方意見事后漸趨一致世界黃金協會的官方聲明稱,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是投機者們在期貨市場的操縱所致。
澳洲河石咨詢控股有限公司(Riverstone)執行董事徐漢京亦對南方周末表示,“金價下跌是美元走強的必然趨勢,但是在美元利息沒有發生重大變化之際發生暴跌,就有極強的人為操作背景。”
徐漢京曾為加拿大埃爾拉多黃金公司中國區總裁,該公司擁有中國第二大金礦,貴州錦豐金礦。
中國銀河期貨首席宏觀經濟顧問、原倫敦所羅門金融集團宏觀對沖基金策略經理付鵬則認為,蓄意集中“賣空”導致的暴跌,打破了很多套利的、程序化的、跟風的心理價位,引發了所謂“踩踏事件”的產生,很多人都在斬倉的過程中失去了理性。
付鵬從4月2日開始就注意到,市場上類似于替客戶托管的一部分黃金出現大規模的出庫,這意味著有人在黃金暴跌前選擇了更大規模的借入黃金的行為,它的即期拋售行為就有可能引發黃金的下跌、破位,進而引發恐慌性的拋盤。
至于誰是這次暴跌的“幕后黑手”,坊間認定的“頭號嫌疑犯”是美林公司。美林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證券零售及投行之一,在4月12日出現1000萬盎司拋售之時,市場傳聞這賣單正是來自這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