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黃金將輕松跑贏股指和房地產 |
中國的黃金產量很難改變全球黃金的供給總量。 黃金被高估的說法自本輪牛市以來一直都存在。對此,我表示質疑,如何算的黃金被高估?黃金不是股權,其價值并不取決于公司潛力和成就,黃金無市盈率概念,近十年來平均回報率超過15%/年,如果能算市盈率,我想它不亞于任何一支潛力股。除了美元計價的黃金漲幅,在一些不起眼的貨幣市場,黃金一直在創其歷史新高。如果用相關商品來計算,黃金跟白銀的比價從一百年前的1:15漲到了現在的1:50,難道黃金被高估了上百年? 在歷史上,鉑金價格低于黃金價格只有在1991年的時候出現過一次,時間也不是很長。但目前來看,自2008年12月開始黃金逐步超越鉑金價格以來,至今仍運行在鉑金價格的上方,這不是簡單的黃金被高估或鉑金被低估的問題。在商品市場,包括鉑金、原油、白銀在內,都很難持續平衡的反應其計價貨幣的貶值情況。由于黃金金融貨幣屬性的回歸,只有黃金能持續平穩的反應當前市場的紙幣流通水平,黃金沒有被高估,是計價黃金的紙幣被高估了。 在全球資產占比當中,1980年黃金占全球資產的14%(全球資產包括股票、股權、債券、房地產、避險基金等),但自1980年黃金步入漫漫熊途之后,這一比例越來越低,直到2000年下降至不到1%。自2001年黃金市場新的牛市啟程,這一比例也開始緩慢攀升,目前黃金已占全球可分配資產的比例已上升至3%。個人預計隨著其他資產風險的加劇,這一比例將回歸至5%以上。 2001年至2011年間,全球礦產金總量接近26000噸。除了全球官方增加的1500噸,以及2000噸左右的工業需求之外,其余兩萬多噸新增的礦產金都變成了民間黃金儲備。中國人民銀行相關人員表示,中國民間黃金儲備已超過3000噸。這其實是自1985首飾金開賣以來,接近三十年的民間消費量。但相比印度兩萬多噸的民間黃金儲備,中國市場的3000噸還不值一提。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其剛剛公布的《促進黃金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文件中這樣描述黃金市場: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以及目前的歐債危機,使世界各國重新認識到黃金具有任何信用貨幣也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在不斷蔓延,全球經濟復蘇受阻,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加,世界各國從國家經濟戰略角度爭相增加黃金儲備,以保障本國金融安全。但國內資源稟賦較差,黃金增產難度大。受國內黃金資源儲量限制,以及我國黃金資源普遍存在的資源分散、品位低、處理難、成本高、深部資源及周邊資源勘探程度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