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機構輪番加倉跑步進場釋放重大信號 |
從施羅德開始就形成了,制度規劃時間比較長,時間長有回旋余地,長遠規劃后開始見效的。從德國自身的角度看跟希臘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也并不相同,所以似乎將財政緊縮政策用到希臘身上,有點刮骨療傷的感覺,但是這種刮骨療傷對于希臘來講,一方面是必須要做的,另外一方面是希臘的現實問題導致希臘的政治分崩離析,同時希臘確實是缺錢,太需要錢了,所以德國和法國從實現長遠的歐盟一體化角度出發,首先是貨幣一體化,歐元被得以實施,同時需要配套的是財政一體化和經濟調控一體化等。但是財政一體化這個過程確實是非常痛苦,對于希臘政府和希臘人民而言。 從希臘本身的情況看,希臘不被救援是死路一條,希臘按照財政緊縮政策響應的財政緊縮計劃是刮骨療傷也可能是死路一條。現在就到了希臘認識到財政緊縮可能也是死路一條的受不了階段了,希臘需要切實的經濟刺激來提振經濟,促進就業和刺激經濟增長,不然希臘的的財政緊縮將伴隨經濟萎縮而出現惡性循環,當希臘的經濟出現持續苦難時,人們自然就會想到可能是財政緊縮的錯,但是希臘只是實施了刮骨療傷的治療方法,錯誤本身在自身的疾病,雖然痛苦來自這種治療方法。實際上,希臘的問題主要還是,一方面是大把大把地花錢透支了,另外一方面是經濟結構和增長性跟西歐國家相比相差甚遠,所以財政緊縮本身沒有錯的,也是必須的。對于希臘而言不是開源節流的順序,而是首先要節流,然后才是開源,因為節流的目的是火燒眉毛急需要錢記得就得遵守規則。 所以這次法國新總統奧朗德一上臺,就涉及到了一個歐元區的核心,開源的問題,即刺激經濟增長。節流問題已經在之前的德國主導的財政緊縮下逐步實現,至少框架性問題已經解決了,但是不開源則會惡性循環,特別是西班牙和意大利這樣的比較大的經濟體一旦出現希臘式的惡性局面,那么歐元解體就是必然。希臘是個小國家,問題最嚴重,自然也是個試驗田。 接下來需要德國和法國在開源上切實達成共識,之前德國一直反對歐洲央行的職責發生變化,認為歐央行的核心職責就是控制通脹,但是現在隨著歐洲刺激經濟增長呼聲漸起,解決人民就業問題是首要任務的觀點開始流行,那么歐央行未來需不需要發行歐元區共同債券就是德國和法國的分歧關鍵點了。 從經濟刺激的角度看,發行歐元區共同債券是必須的,之前創設的歐洲穩定基金和歐洲金融穩定基金包括拉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貸款,都是為解決歐元區的主權債務違約問題而生的,但是歐元區的經濟刺激則之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