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價格2009年上升勢頭迅猛,市場對未來經濟復蘇時所帶來的通脹憂慮推動資產價格走高,金價在三季度成功升至四位數并不斷刷新歷史紀錄。展望2010年,黃金仍舊會受到美元走勢影響,倘若美聯儲正式收攏資金,金價或向下運行,上行勢頭可能在2010年年中遭遇挑戰。
在美元整體疲軟的大背景下,黃金市場的格局正在發生變動,對投資需求成為黃金需求的主體。相比之下,各大央行在09年轉變為凈買家以及生產商解除套期頭寸令黃金的供應繼續萎縮。而金融危機所產生的后疑癥在不斷演變,通貨膨脹威脅、美國債務規模繼續擴大以及美元逐漸喪失其作為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這些擔憂導致更多投資者投資黃金。
面對美國經濟陷入低谷,資產價格暴跌、信貸凍結且數百萬人失業,美國國會在2月達成協議,一套規模為7,890億美元的支出及減稅折衷方案問世。在制定過程中所存在的極大不確定性,令市場上避險情緒滋生。同時,美國大規模刺激計劃所產生的巨額財政赤字,對于投資者來說始終存在著未來通脹的擔憂。黃金開始受益于全球避險情緒而不斷上攻,其價格在順利突破930美元/盎司阻力位后,多頭心理優勢逐步顯現,人們選擇大量納入黃金。
自3月以來,市場風險意愿不斷走強,而接近零水準的美國利率令投資者能以極低的成本獲得資金,美元利差交易浮現且規模迅速擴大。美元匯價自09年3月中旬至今已累積下跌約16%。穩步復蘇的全球經濟、充裕的流動性以及極低的美元利率,使得投資者通過套息交易借入巨額美元資產,購買更高收益率的海外資產或股市、大宗商品包括黃金在內的高收益資產,這使得美元持續疲軟,并推動資產價格上漲。
各大央行和政府購金意愿的轉變,推動金價在四季度突破1,200美元/盎司。數據顯示,全球范圍而言,央行出售黃金儲備的意愿正逐年下降,各國央行2005年的黃金銷售達到664噸的高位之后,整體呈現快速的下降趨勢,至2008年減少到236噸的低位。到了2009年,這些央行幾乎已經停止了黃金的出售行為,在WGC此前公布的報告中,央行購金意愿的改變亦是顯而易見,全球央行第三季變身為凈買家,共計買入15噸黃金,為連續第二個季度以凈買家姿態出現。這充分反映出后金融危機時代各國央行對黃金的態度變化。
11月初,印度央行向IMF購入200噸黃金的消息引爆了黃金市場。一方面緩解了IMF此前宣布購金給金市供需所帶來的壓力,同時1,045美元的購買均價亦給當時已高企至歷史新高的黃金價格帶來一定的心理支撐,而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