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建國35年樣幣的外觀與現在我們腦海里固有的樣幣形象有著很大的差距,不是我們心內所期盼的那種絕大多數鑄有“樣幣”文字的樣幣式樣,或多或少有一些遺憾。但是,客觀事實就是這么無聲而有力,這就是早期人行在樣幣標識上真實的表現。我們必須要認清的一個現實問題是:人行如何制作樣幣是永遠不會以我們民間意志為轉移的,是不會為以后民間所進行的樣幣收藏、交流、探究著想的。面對樣幣的種種問題,只有知難而上,靠我們自己去努力,別無其他路徑可走。
發現和考證建國35年樣幣,是我們民間錢幣收藏領域人民幣樣幣探尋的一大突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根據人行對人民幣樣幣系“按照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人民幣生產印制的用于檢驗人民幣印制質量與鑒別人民幣真偽的標準樣本,是經辦貨幣發行業務的工具和重要實物檔案資料”的定義,筆者站在錢幣學角度,給人民幣樣幣定位,其當屬錢幣學研究的范疇,人民幣樣幣是構成泱泱中華錢幣文化體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故我們不能忽視對樣幣的專題學術研究。
建國35年樣幣的發現,我們可以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過去所發行的流通紀念幣均有樣幣,宣告了新中國流通紀念幣樣幣大家庭成員殘缺局面的徹底終結,新中國流通紀念幣的樣幣“全家福”終于完美地展現在世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