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銀行,是山西軍閥閻錫山的官僚資本金融機構,它隨著閻錫山軍閥政權的建立而產生,又隨著閻錫山軍閥政權的垮臺而滅亡。在閻錫山統治山西的38年中,山西省銀行自始至終都是這個“獨立王國”的“中央銀行”,成為閻錫山維持軍閥割據的財政支柱。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后,閻錫山等同盟會員當即決定起義。起義軍攻入太原城內,殺死山西巡撫陸鐘琦,成立軍政府,公推閻錫山為都督。閻錫山以都督名義掌握了山西的軍權后,面臨著嚴重的財政經濟困難。最初,他采用“募捐”和向巨富“借款”的辦法,解決了一些臨時困難。1912年,他成立了山西官錢局,但仍滿足不了軍政費用激增的需要。1916年,閻錫山改任山西督軍,在陸軍修械所內設立了銅元局,用低價收買民間制錢改鑄銅元的辦法,僅一年多時間,就獲利360萬元,嘗到了發行貨幣的“甜頭”。1917年,閻錫山兼任山西省省長后,集軍政大權于一身,為解決財政困難和日益增長的軍費開支,遂聘請祁縣大德恒票號經理閻維藩,在山西官錢局的基礎上,籌組山西省銀行。1919年8月1日,山西省銀行正式開始營業。該行預定資本總額為300萬元,實收120萬元,股本來源:一是接受官錢局的財產;二是用軍政府“勸募”的借款轉為銀行股金;三是省財政廳撥款。山西省銀行成立后,在太原設總管理處,另設太原分行對外營業,在各主要縣城及商業區設立分行、辦事處和寄莊。以后,隨著閻錫山勢力的擴張,又陸續在天津、上海、漢口、北京、石家莊、保定、綏遠等地設立了分支機構。到1929年,省內外分支機構達40余處,形成了一個觸角四伸的金融組織。
閻錫山為了給山西省銀行發行紙幣做好準備,采取了兩項措施。首先下令規定各縣商民交易一律以銀元為主,禁止商號出“錢帖子”。接著制定了《取締各縣紙幣規定》,憑借政府的法令,將各縣地方商號所發行的“錢帖子”限期收盡。這樣一來,就為山西省銀行發行紙幣鋪平了道路。山西省銀行的章程上,并沒有發行紙幣這一條,然而該行一成立,就迫不及待地印發鈔票,稱為“晉鈔”(圖1)。 1922年,閻錫山利用整頓商業的名義,通令全省統一省鈔發行權,山西境內商民交易只能使用晉鈔。晉鈔并無足夠的準備金,人民也不習慣使用,迫于嚴令,勉強使用,于是隨發行,隨兌現。在一段時期內,晉鈔可以十足兌現,而且發行額不大。前5年內,發行額沒有超過500萬元。在得到廣大民眾信任后,山西省銀行即大量發行紙幣,發行額逐年增加,1928年增至900萬元(圖2),1929年陡然增至1300萬元。1930年5月至11月,蔣介石的軍隊與閻錫山的晉軍、馮玉祥的西北軍、李宗仁的桂軍組成的反蔣聯軍之間爆發了“中原大戰”,雙方投入兵力逾百萬,戰線綿延數千里。為了支持這場大規模的“倒蔣”戰爭,山西省銀行更加肆意濫印濫發晉鈔。當時,閻錫山、馮玉祥、汪精衛的70萬軍隊的餉項,全賴山西省銀行的印鈔機,紙幣發行猛增至9600萬元,晉鈔隨之涌向省外,平、津、冀、察一帶有大量的晉鈔流通,到1930年10月底,紙幣發行量猛增至1億元(圖3)。不久,張學良率東北軍入關,反蔣聯軍迅速瓦解,閻錫山攜帶巨款逃往大連。“倒蔣”戰爭的失敗后,晉鈔不能在外省使用,隨同敗退的軍隊一起,象飛蝗一樣涌回山西,市場商品被搶購一空,鈔價一日數跌,百物節節騰貴,通貨急劇膨脹,金融極度混亂。而且,紙幣已停止兌現,持有紙幣者,很難換得現洋,許多商店一律改收現洋,都停止收用晉鈔。
圖1
圖2
圖3
商震出任山西省政府主席后,力圖維持山西省銀行的局面,連日召集各縣商會代表及各分行經理,討論挽救晉鈔的辦法,決定:1、自16日起停止再發行新鈔票;2、增加全省田賦每兩一元,專充維持晉鈔市價,不作別用;3、各種稅捐一律征收現款,不收晉鈔;4、再征發全省各縣給養捐一次,額定600萬元,不要糧秣,一律折成現金;5、通飭全省商民交易不得再折扣晉鈔。財政廳長仇曾詒又想出一個抽簽兌現的辦法,中簽的號碼為:86、19、95,可以1元晉鈔兌1元現洋。隨后又抽出13個號碼,則是按2.5元晉鈔兌現1元現洋,即所謂“二五兌現”。當時,市面上便有公開的現洋行市,最高達到晉鈔30元換現洋1元。商震雖然想了種種辦法,但都無濟于事。他感到無能為力,在山西搞不下去了,就通過山西省銀行總經理高步青,從該行提走現洋75萬元,離開山西投奔南京去了。
1932年初,閻錫山與蔣介石達成妥協,重掌了山西的軍政大權。他一上臺,就利用廣大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現狀的強烈愿望,立即著手整頓,改組山西省銀行。首先,他利用總經理高步青有以落價省鈔套取省銀行庫存現洋的不法行為,勒令高步青退出現洋100萬元,撤銷了高步青的總經理職務,另委任王驤為總經理。接著發行“兌現券”(圖4),以新鈔1元收兌舊鈔20元。其次,修訂山西省銀行章程,定為“官營民監”,保證“以后概不借墊軍、政各費”,并由省政府特派監理員一人,監理一切收支及各項財產。第三,裁撤機構,削減職員。第四,規定山西省銀行資本為1200萬元,由省政府分年撥給,以后增至2000萬元。第五,由省政府授予發行紙幣、經理省金庫和省建設金庫,以及募集和經理公債等特權。
圖4
1930年以前,晉鈔在山西境內廣泛流通,形成獨立的金融體系,幾乎獨占了山西金融市場。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流通于山西的鈔票很少,而且大部分集中在山西省銀行手中,用以向外購買工業生產資料,增強軍火生產能力。外地在山西省境內設立的銀行,只有中國銀行太原分行一家,在閻錫山政權控制下,不能開展業務。1935年11月5日以后,國民政府實施“法幣”政策后,山西省停止使用現銀洋,按比價收兌,但山西省人民早已將現洋儲藏起來,市場通貨極感不足,因此,山西省銀行以八成準備金作為發行準備大量發行紙幣(圖5)。1936年,八路軍進入山西省內,山西省銀行紙幣的價格跌落約有一成,農村經濟枯竭,閻錫山為了維持自己政權,改善金融貧困情況,才允許國民黨金融政策推行,又設立了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兩分行,這樣,國民黨以金融勢力取得了支配山西省軍事、政治和金融的權力。
圖5
“七七”事變后,日寇大舉進攻山西,山西全境編為戰區,山西省銀行因受戰爭影響,于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前,將總行遷移晉南運城、臨汾兩地。1938年春,晉南戰事吃緊,總行遷移西安,山西省各分支機構一律停業。該行遷往西安后,與晉綏地方鐵路銀號合組辦事處,并設分處于成都。后來成都辦事處裁撤,在陜西宜川設總行,西安設辦事處,對外停止營業,主要業務為調撥軍政款項與維持該行所發鈔票的補找流通,以及破爛鈔票的收繳。抗戰時,閻錫山退駐晉西,為了保存晉西一隅的殘存政權,他一面派人向國民政府要錢,一面又發行晉鈔(圖6)。當時,國民政府嚴令各省,不準發行紙幣。閻錫山怕蔣介石干涉,把印刷機構起名為晉興出版社,在山溝里秘密印刷山西省銀行紙幣。從1939年1月開始發行,由于系無準備金發行,而且數量不斷增加,屢次貶值,人民拒絕使用,到1940年不得不停止發行。與此同時,閻錫山為了向國民政府要錢,提出了“整理晉鈔”問題。民政廳長邱仰濬在給財政部的電報中稱:“查各行所發舊鈔,原來均有準備,自抗戰以來,大部挪墊軍費。新鈔印發,系因借墊軍費,所發此項鈔票,若責令地方整理,現實無此力量。若不整理,任令成為廢紙,有失政府信用”。財政部錢幣司的回電稱:“該項晉鈔,既無準備,流通價值又各地不同,印機票版,曾一度落入敵軍之手,實際印發若干,一時無從稽考。在戰爭未結束前,似無法加以整理”。“整理晉鈔”就這樣不了了之。
圖6
1945年,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打敗了日本侵略者。閻錫山為了竊取抗戰勝利果實,利用日偽力量,搶先進占了太原。山西省銀行也跟著閻錫山的軍隊返回太原,開張營業。山西省銀行恢復營業后,第一件事就是與德國人揚寧史等人合作,共同組建“同記公司”,為閻錫山提供大量外匯資金。并且,通過祝壽、獻碉等方式,為閻錫山死守太原市的“堡壘戰”積極籌措資金和物資。1948年10月5日,在徐向前的指揮下,解放軍發起了太原戰役。在閻錫山政權行將滅亡的前夕,山西省銀行又積極為其轉移資產。1949年4月24日,解放軍攻克太原,盤踞山西達38年之久的閻錫山政權從此滅亡。中國人民解放軍太原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金融接管組迅即進駐山西省銀行,勝利完成了接管工作。
作者:沈飛
來源:《中國錢幣界》2016年總第16期
欲了解《中國錢幣界》雜志訂閱詳情,請點擊:http://www.ccbczpx.com/news/BZGG/152920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