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衛
因受父輩熏陶,幾年前開始玩起了收藏。所不同的是,家父從最初的集郵逐漸發展到收集銀元、銅元、古泉、雜件等等,而我則選擇了銅元——近代機制幣。因為銅元研究的歷史雖然不長,但隨著網絡的發展,現代信息的快速傳遞、建立的更加廣泛性,使我初步學到許多的版別種類,有局混配、錯配及銅元中的各個名譽品,且在舊藏中發現了一匹“黑馬”——“蘇”字雙面龍。
一般合面、合背幣中,以陰陽合為多。原因很容易說明,就是銅元加工的工藝所產生:既已沖壓完成的幣,理應取出而沒有取出,又將一枚新銅胚放入疊壓其上,當機器再次沖壓下來,這枚新銅胚所制成的銅元就是“陰陽合成幣”。因為這是最容易犯的錯誤,所以量多不算珍稀,而雙面陽合或者雙面陰合那就難了。雙面陽合或者雙面陰合,這類幣有三種情況:
一是樣幣,比常規幣厚重,是供上級檢查的樣幣或試驗模具的樣幣;
二是造幣廠工頭私自鑄造的作為趣味品把玩;
三是工人在生產時出錯,上下模具均使用了面版或者背版。
而我舊藏的“蘇”合面幣有點奇異,它的一面是褶鼻龍,另一面卻是大鼻龍。這種龍不相同的合面幣,只有在模具管理員馬虎過頭的情況下,才會將兩個完全不同版的“沖模”錯裝到同一部壓幣機上,沖出不同龍版的合面銅元。該幣直徑28.5毫米、厚1.7毫米、重7.67克。經網上搜索,按《銅元譜》一面是12號褶鼻龍、另一面是13號大鼻龍的合面配法,現在已經發現4枚。周沁園一枚、滿漢堂主2枚、鄭人杰1枚,再加上我一枚。
由于本人知識有限,此幣到底屬于那種類型,還望前輩們及廣大泉友指正。
作者:凌 衛
來源:《中國錢幣界》20期
欲了解《中國錢幣界》雜志訂閱詳情,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