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集幣在線董事長俞吉偉
2016年10月21日,是中國首家文交所南京文交所錢幣郵票交易中心三周年生日。三年前,南京文交所錢幣郵票交易中心首批七只藏品驚艷亮相,開創了世界郵幣卡電子盤平臺交易的先河,對中國的金融資本、文化產業格局產生極大的影響。從此,郵幣卡電子盤如雨后春筍在中華大地蓬勃發展。
在南京文交所三周年之際,我們專門采訪了浙江易金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集幣在線董事長、《中國錢幣界》雜志社社長俞吉偉先生。俞吉偉先生在去年的此刻專門以《文化產業大發展的“星星之火”》一文敬賀南交所二周年慶。文章極富客觀剖析精神,又以高瞻遠矚之格局透析了中國新生事物郵幣卡電子盤的未來發展與革新。此次,俞吉偉先生又將如何為廣大投資者解讀中國郵幣卡電子盤領頭羊——南京文交所呢?
記:俞董您好,據了解此次南京文交所三周年慶典是以郵幣文化傳播、研究為基調,以郵幣文化論壇與郵幣文化專題演講為主要形式,并以線上藏品展覽展示與文化講解為溝通模式,帶給大眾的幾乎是一場驚艷絕倫的郵幣文化盛宴。您是怎么看的?
俞:三年來,南京文交所主要精力放在交易藏品、交易模式、交易體系、交易制度、交易會員等行業規范方面,為行業整體健康可持續發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此次,南京文交所主推傳承文化,可以說,這也是探尋郵幣卡電子盤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突破。
這種轉變,讓我們看到了郵幣卡電子盤正在從重線上投資交易轉向重文化傳播與研究,真正意識到了文化價值對于藏品的巨大內在支撐。郵幣卡集權威性、稀缺性、標準化于一體,是國家名片,容易得到百姓的認同與廣泛參與。這兩年,我一直在多種場合呼吁推動成立文化研究會,加強上線藏品的文化研究、文化宣傳、文化普及,以投資促收藏,以文化引投資,這已經是一件必須而迫切的事。我們也需要大力組織各類文化基金會、文化金融博覽會,展現郵幣卡交易平臺不同于股市的獨特文化魅力。我相信,通過對錢郵文化的深度挖掘,一定會吸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并認識它們的真正價值。這次央視《方寸藏金》欄目組全程參與此次南交所三周年郵幣實物展覽與文化論壇,充分表明國家級媒體非常重視藝術品文化的宣傳、普及與推廣。
同時,南交所邀請姜偉杰、李近朱、馮清海、周建波、黃瑞勇、吳壽林等一批國內經濟界知名教授與錢幣行業頂尖專家,進行主題演講、沙龍討論。我認為,這是南交所在新形勢下作出了一個正確的決定,一定會讓投資人認清形勢,轉變觀念,既重趨勢投資,又重內在文化價值研究。實際上,藝術品投資關鍵在于其獨特的收藏文化價值的挖掘,這也符合“價值投資”的本質。
記:以南京文交所為代表的郵幣卡電子盤作為近兩年來崛起的新生事物,在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大背景中是如何自我定位的?
俞:南交所所倡導的“文化+科技+金融”理念與李克強總理的“互聯網+”思路高度一致,并且國家正在加快成立全國藝術品鑒證中心,努力打造國民經濟新的重要增長極——文化GDP。可以說,南交所是恰逢其時地成為了一塊珍貴的試驗田,因此,它所肩負的使命更重,承受的壓力也更大。但我們堅信,文化產業是中國最具爆發力的新興產業。央行行長周小川指出:資金有逐利性,哪個金融資產收益率穩定流動系數較高,資金就會涌入哪里。價值投資規律告訴我們,資金會涌入有增值潛力的資產,價值投資或引領資金流向。目前國內,資金撤離樓市,或涌向文化產業。這一觀點,與數據統計剛好相互印證。
據統計,中國文化產業在2013年的增加值為21351億元,2014年已達到23940億元,同比增長12.1%。預計2020年,文化產業將成為中國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在國家政策不斷釋放文化生產活力的同時,文化產業也愈來愈受到投資人的青睞。回到南交所此次三周年慶典的文化探尋主題,我們似乎看到了每一種文化底蘊深厚的錢郵藏品正在散發迷人的光彩。錢幣郵票本身豐富的文化屬性,與互聯網碰撞出了耀眼的光芒,而大量資金涌入以郵幣卡電子盤為代表的新興文化產業實則是趨勢發展所致。
短短三年,“南交所模式”便以飛速的發展與驚人的成果,獲得了政府、經濟學界、資本市場的極大關注與研討,正急劇成為“互聯網+”的時代先鋒。
記:南交所未來的挑戰將依賴于哪些要素?
俞:在維穩的基礎上不斷創新。
首先,在維穩方面,會更依賴于體制、機制的改進與完善。目前,文交所發展已進入關鍵階段,參與人群越來越多,涉及面越來越廣、社會影響也越來越大,這就需要我們做前瞻性思考、戰略性謀劃、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郵幣卡交易平臺為規范、可持續平臺,這符合參與各方的根本利益。
縱觀南交所發展,有許多可貴經驗值得堅持:一是在政府嚴格監管下規范發展。每一項制度的出臺與變革、每一次模式的創新與實施、每一個新品的托管與上市,都在區、市、省三級金融辦報備,資金、托管藏品隨時接受政府部門檢查與監督,政府監管保證了交易平臺的公信力與資金、貨物的絕對安全。二是致力于打造一支職業素養高、敬業廉潔的核心管理團隊。三是充分發揮投資人協會、經紀商協會對交易平臺的監督和橋梁紐帶作用,努力平衡各方利益、防范各類風險、創建“平準基金”、拓寬資金入市、維護市場穩定。四是進一步發展郵幣卡實體體驗中心,推動郵幣卡文化研究。
其次,在創新方面,需要有更加實際的有利于投資者利益、有利于更高層次地形成文化產業發展樣板的內容機制。目前,南交所己正式啟用了郵錢城電商平臺,并進一步完善了交易結構,順利打通了線上線下的交易瓶頸,這一舉措將在未來的發展中起到積極的作用。此外,南交所將在原有基礎上創新推出“藏品識別系統”和“藏品估值體系”。
“藏品識別系統”,即未來在南京電子盤上市的藏品均會打上南京文交所的鑒定字樣,放置在密封盒中,并設立唯一識別碼。該批藏品可自由進入市場買賣流通。藏品識別系統的建立與完善,將是電子盤中藏品與現貨市場買賣交易流通環節的一次重大突破,值得期待。
“藏品估值體系”,即南京文交所委托銀河證券對藏品逐一估值,填補郵幣卡市場基本面分析的空白,幫助投資者發現價值低估的藏品,判斷投資人擁有的藏品具有多大價值。其核心是為投資者服務,幫助投資者盈利。
以上這些創新舉措,包括以后更多的創新舉措,這些合理的、積極的、科學的、符合文化產業發展規律的舉措,都將成為南交所持續發展的依靠。
記:在南交所三周年之際,您最想說點什么?
俞:首先,在此誠摯祝賀南京文交所錢幣郵票交易中心成立三周年。這三年是創新、磨礪、與變革的三年。昨晚,我看到了投資人協會王福斌主席轉發的一條“感謝有你”慶祝南交所三周年慶典視頻,“感謝有你”是南交所參與各方的共同心聲。第二,交易平臺要規范發展,做大做強。大股東及管理團隊的使命感、責任感,以及當地政府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真誠扶持是必須的,首要的,根本的。否則,前進路上會步步驚心、寸步難行。借用時髦語即會“藍瘦香菇”。
第三,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必然會有曲折和磨難。與其他行業電子盤交易平臺一樣,郵幣卡電子盤交易平臺也將經歷從初創、發展、調整、規范、再發展到成熟期。從整體發展情況看,一方面郵幣卡電子盤的興起對于宣傳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郵幣卡收藏文化、滿足百姓日益多元的投資需求、推動建立全國藝術品的鑒證交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發展得當,文交所郵幣卡電子交易平臺或將成為中國文化產業的“推手”,甚至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引擎”。
此次三周年慶典,我們看到了一個不同的南交所。文化,是趨勢,也是根本。我們的未來發展與革新永遠離不開文化。而這應該也是中國文化產業大發展時代到來的根本。 (中國集幣在線專稿)
作者:胡玲燕
聲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