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日,在北京格蘭云天大酒店,匯聚了中國現代錢幣界的諸多大腕,他們是相關單位的領導、是錢幣界著名的專家學者、是為新中國現代金銀幣做出杰出貢獻的設計師們、是來自海內外的收藏大家,他們齊聚北京,都只為見證中國現代貴金屬幣的一件盛事:由王世宏老先生主編的《中國現代貴金屬幣賞析》叢書全五冊,今日終于首發了!
該叢書歷時5年多,250余萬字,兩千余幅珍貴圖片,采訪錄音200多個小時,以其權威性、史料性、知識性、藝術性、學術性和可讀性,成為中國錢幣學術研究者和金融工作者完整的參考資料,是當代錢幣學研究的一項基礎性的重要成果,也是金銀幣收藏者全面了解中國現代貴金屬幣全貌的權威著作。叢書并附有詳細《附錄》,包含了與中國現代貴金屬幣相關的基本資料,是完整了解中國現代貴金屬幣發行等相關內容的極為方便的檢索工具。叢書由中國收藏家協會錢幣收藏委員會顧問、《中國現代貴金屬幣賞析》主編王世宏撰寫前言,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馬德倫作序,中國錢幣博物館首任館長戴志強撰寫讀后感。
主編王世宏:不為利謀、只為普及金銀幣的守望者情懷
王世宏主編在接受采訪時說,他把叢書的編寫和發行當作公益事業來做,所有采編費用、管理費用都由熱心金銀幣事業的無私奉獻者捐贈解決,書價只含出版、印刷、發行費用,希望以此降低讀者的經濟負擔,也是盡最大努力普及中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
“這本書上所花的精力是我工作70年來最多的一次,老伴很疑惑也很擔心。但我是把它當一件公益的事來做,如果不是這種信念,這本書肯定是堅持不下去的。今天終于出版了,我很欣慰,也感謝大家的幫助。”
易金集團董事長俞吉偉:內容翔實、史料大全、專家評定,是普適性極強的教科書與工具書
叢書的廣度,一是采訪、跟蹤的廣度,每一枚紀念幣都必須深入現場,實地采訪,取得真實、珍貴、有效的原始史料;二是聽取專家意見建議的廣度,王世宏主編組建的專家委員會以巨大的覆蓋面保證了叢書的高質量;三是跨越時期的廣度,叢書橫跨中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發行之初至2014年的所有品種;四是詳實、實用的內容與深入淺出筆法具有極大的普適性與實用性。目前,該叢書已被多家中國金幣相關機構與企業作為教科書與工具書使用。
《中國現代貴金屬幣賞析》叢書為傳播中國當代錢幣知識,繁榮中國錢幣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國家正高級工藝美術師羅永輝:叢書搶救性地記錄了我們的歷史
“我們今天回過頭來看建國三十周年這套紀念幣,可以有很多的看點。那時侯與今天不同,沒有設備,沒有經驗,只有信念和態度;那時侯沒有那么多技術和手段,但對于質量的苛求,人工比今天的設備更用‘心’。
1979年3月,我隨企業生產負責人、模具雕刻技師一行三人前往北京財政部印制管理局,參加建國三十周年紀念幣的生產工作會議,會議基本確定了紀念幣的設計方案、規格、數量、完成時間、質量要求、產量分配,也提出了鑒定證書、包裝、外包裝的初步要求。會議期間,我根據會議意見,對四枚金幣確定的圖案內容、證書內容、證書字體等作了現場繪制。”
羅永輝設計《中國現代貴金屬幣賞析》紀念章
著名收藏家陳景林(香港):我被叢書的編撰團隊深深感動
“叢書是中國現代金銀幣百科全書,是錢幣收藏家多年夢想得到的知識寶庫,是首套極其詳細的貴金屬幣專書,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一部巨著。國人終于能有一本能體面地拿到國際幣展中展示與交流的現代金銀幣學術著作了!
它的編輯班子都是圈內知名的錢幣收藏家、研究學家和撰稿人,通過仔細研究和搜集資料,對造幣廠相關人士無數次訪問,經眾多專家審閱,歷時五年多,終寫出此書,因此,又是集業界精英力量的杰作。
記得2012年發生了一件事,令我極為動容。當時殷敏先生一行來港向我采集素材,殷先生為了掃描我的十大箱貴金屬幣歷史文獻資料,竟然三天三夜不出房門,最后不得不步出賓館,竟是因為掃描儀燒壞了。擁有這樣認真和奉獻精神的團隊,什么樣的事能難倒他們呢?”
著名專家黃瑞勇:叢書完全釋放了作為當代官窯和當代文物的金銀幣的無窮魅力
“這套叢書,無論新手,還是達人,一旦細看,必愛不釋手。每一枚幣,都有非常詳盡的信息。全賴編委們花費無數時間精力,悉心采訪,反復核對,把上海造幣廠和沈陽造幣廠諸位設計師、雕刻師、工藝師當年的內心狀態,盡可能地還原出來。除去設計和雕刻的花絮,更有和金銀幣相關的各種資料,如原始設計稿、包裝盒、發行說明書、媒體報道、宣傳海報及明信片、首發式照片、獲獎證書......見縫插針地現于書中,更增添了新中國金銀幣作為當代官窯和當代文物的無窮魅力。
本書出彩之處,是用詳實的故事片段,將每一枚幣背后的精彩,娓娓道來,令人欲罷不能。有意思的是,書中不僅有專業文字高手來撰寫篇章,更有設計師和雕刻師主動下筆,來告訴泉友們各種曲徑通幽后的豁然開朗之妙。”
著名專家學者葛祖康:叢書的出版證明了中國民間收藏者的巨大力量
這么巨大的一項工程,王老帶著他的團隊歷時5年多終于完成了,對中國現代金銀幣文化的宣傳做出了巨大貢獻!我作為第一代金銀幣收藏者,在審閱文稿時,非常認真,因為要對讀者負責,對中國貴金屬幣負責。王老以80多歲高齡,以這套巨著弘揚中國的貴金屬幣文化,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壯舉,他是中國現代貴金屬幣文化傳承的使者。相信在文化的基礎上,中國金幣品牌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與地位也將得到更大的提升。
翁國亮先生:為叢書的出版無私奉獻了100萬元資助金
翁國亮先生因事務原因,由助理前來出席,表達了對叢書出版表達誠摯祝賀,對團隊的辛苦努力表示慰問。表示未來也會繼續關注支持,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去分享、去承載中國金銀幣文化與收藏。
海外收藏家周邁可:帶著這本書去國外宣傳我們的金銀幣文化
看到羅永輝老師設計的叢書紀念章,上面鐫刻有我國得獎的紀念幣,有些痛苦,因為中國十幾年沒有得獎了。國外造幣廠有專門的錢幣,是用來參評的,他們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宣講這些紀念幣。因此,評委一看到就能知道這些紀念幣是什么概念。明年,王老可能會去德國,拿著書,去推薦中國的金銀幣文化。希望中國能夠多推出去金銀幣文化,去國外的展會做文化、技術宣傳,這很重要。
石肖巖會長:王老風范,精神長存
第一句話,一環顧,金銀幣收藏者、經營者、研究者、業界領導,全在這兒了。王老、俞吉偉為首的團隊做了一件百年之后也還會有人念叨的大事。第二句話,是黃瑞勇那引來的。編撰這本叢書,這是一件搶救性的大事。第三句話,感慨之言,我從認識王老不久就說了四個字“王老風范”!這場盛會,沒有主持,沒有剪彩,主持編撰工作中,王老還當出納、當跑差,這是怎樣的風范!今天,這本書面世了,但它所飽含的精神將永世長存。
中國大百科全書、上海雅昌:叢書絕對具備了流芳百世的品質
該書的審閱校編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我們出版社非常榮幸能為王老添一份力。該叢書的史料性、權威性、可讀性都很高。中國大百科全書在出版上,以傳承流傳為品質。該叢書絕對具備了流芳百世的品質。出版社完全是按照出版規定進行出版,正值“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評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已正式將叢書上報參評。同時,上海雅昌代表發言,回顧了該書的裝幀、設計等方面的經歷,王老的認真仔細,保證了該書的高端品質。其中的圖片,全是高像素圖片,并以原大形式編排。由于金銀幣反光的問題,工作人員都是一張一張進行調整。這些都保證了本書的精度。整套書傾注了雅昌的巨大付出,是“良心之作”。
作者:胡玲燕
聲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