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工人和他的人民幣故事 |
我還曾在上海一家汽車修理廠當廠長,每天騎近一小時自行車去上班,并努力看書自學管理,可后來因為效益不好廠關閉了,這是我最后一段與工廠相關的經歷。同時,農場昔日十多家廠,也由于競爭激烈等種種原因,在1990年代陸續關閉。而農場農田則相反,1950年代是鹽堿地,一片不毛之地,水稻每畝產量兩百斤,現今改造成了萬頃良田,產量升至上千斤,而且耕作現代化,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還由從前的蘇聯貨、美國貨變成了“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
然而,有一點不曾改變。就在糧食最緊缺那三年,農場里養的豬都沒飼料吃,我派人去海邊挖蛤蜊、采鹽蒿子磨成細面摻入糧食,什么腦筋都動了,可從沒操心過的家里,母親燒蠶豆飯、山芋飯、腌各種咸菜……想盡花樣,三個女兒竟然毫無餓的經歷。大女兒說,更重要的是,奶奶在填飽我們的肚子之余,還能滿足我們的精神。她在那代人中難得地讀過書、沒裹小腳,知書達理,就在最困難的時期,奶奶仍在家領著我們練毛筆字,讓我們靜心。 我始終覺得,這就是我母親,一位1972年腦溢血去世的普通老人,對我們后代不可磨滅的影響———“不管錢多錢少,不管日子如何,心要靜。” 關注,從不曾遠離 1999年10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陸續發行第五套人民幣,根據市場流通需要,增加了20元面額,取消了2元面額。這套人民幣在防偽性能和適應貨幣處理現代化方面有了較大提高。各面額貨幣正面均采用毛澤東主席建國初期的頭像,背面主景圖案充分表現了悠久歷史和壯麗山河,弘揚了中國偉大的民族文化。2005年8月31日,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開始發行,在印制工藝、防偽措施方面進行了改進和提高。此時,楊琦已經80歲了。 巧得很,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開始發行時,恰逢我80歲的生日。三個女兒都很孝順,小女兒一家還特意從澳大利亞回來,全家人在飯店為我慶祝生日。雖然我們和女兒們不同住,但有個女兒就住在同個小區,而且為了照顧我們上下樓腿腳不便,特意把自家在二樓的房子與我們在五樓的房子對調。這個女兒,就是我們夫妻倆深懷愧疚的二女兒。 你去看看我在漕河涇的家。客廳書架上,盡是我買的畫傳、畫譜大全、書法帖等等。我老覺得,長期的革命生活習慣了,閑不下來,反正身體還好,就還是要進取,活到老學到老,再晚也不算晚。所以,我給自己取了個筆名,晚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