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工人和他的人民幣故事 |
格,隨后把一張卷起的白紙交給我們,紙上用毛筆寫有好幾款“中國人民銀行”的字樣,其中一款用紅筆勾畫出來做范本。事后方知這六個字是董必武的墨寶。
在反復商量、大量閱讀后,我們提出采用工人和農民的圖案:一手拿槍,一手扛鐵錘、鋤頭。數日后方案基本被批準,只是槍被去掉,以更符合大方向。由于我是工人出身,翟英是農民出身,為了保密起見,不另請人當模特,領導就讓我倆分別擔任工、農的模特。我們原本向房東借了一間偏屋,但由于山區房子較矮且無窗,室內采光極差,無奈站在門外露天場地上,讓畫師老李寫生素描。我頭戴工作帽,肩扛錘子;翟英戴頂竹斗笠,扛把鋤頭,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堅持數日,完全用上了平日出操列隊的功夫。 圖案完成,該刻版了。但解放濰縣(即濰坊)的戰斗正在激烈進行,印鈔廠的機器物資尚在千里之外的山里埋著。怎么辦?不能等!沒有刻針,我們就到洪凝小街(現五蓮縣址)買了多種型號的縫衣針,裝上木條柄,又向房東老大娘買了一點納軍鞋用的“鞋底線”扎緊。沒有刻刀,我們買了一柄廢舊的洋傘鋼骨和自行車廢舊鋼絲,到鐵匠鋪請老鐵匠改制成刻刀,而后配上木柄,用步槍的子彈殼將刻刀和木柄固定。如此,工具奇缺之苦得以解決。 1948年12月1日,時任華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和副主席薄一波、蘭公武、楊秀峰等發了一份布告,莊嚴宣布: 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人民幣從此誕生。 當日,老百姓看到了這全新的統一貨幣,奔走相告:快了,快了,全國快解放了。 銀幣之戰,人民幣勝 1949年5月,上海軍管會接收國民黨印鈔廠,楊琦參與了接管。五年之后的1955年3月1日,第二套人民幣開始發行,同時收回第一套人民幣。第二套人民幣和第一套人民幣折合比率為1:10000。第二套人民幣共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11個面額。主景圖案集中體現了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風貌。在印制工藝上除了分幣外,其它券別全部采用膠凹套印。凹印版是以我國傳統的手工雕刻方法制作的,有較好的反假防偽功能。 “解放軍可以打進上海,但人民幣進不了上海!”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后,在滬反動勢力如此叫囂。 我是上海人,隨上海軍管會金融處接管組參與接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