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券防偽性強成收藏新寵 |
發布日期:09-07-10 15:39:1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人民政協報 作者: |
外匯兌換券自1995年6月30日停止流通以來,中國銀行以1∶1.48的比價回收銷毀。兌換前夕,全套價格為400元上下,停止兌換后隨即升到900元左右,1997年郵市高潮時暴漲到4500元,2000年最低到1300元。目前,全套市場價約為1800元左右。在經歷了長達10年之久的震蕩整理之后,獲利籌碼已逐步兌現,絕對價位失去大半,正是逢低吸納的大好時機。目前已有啟動上揚跡象,再創新高,指日可待。 就收藏與投資的地位來講,人民幣可謂是最具熱度與群眾基礎的,其次可推外匯兌換券與國庫券。就存世量而言,外匯兌換券顯然要比第三套人民幣要少得多。另外,可以說任何一種貨幣及有價證券也是一種文化與信息的載體,這點在外匯兌換券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券上的"中國銀行"四字是由郭沫若題寫,更顯相當藝術性。券上的正面圖案也都是祖國的名景古跡,頗具觀賞性,包括黃果樹瀑布、北京天壇、杭州西湖、黃山、長江巫峽、桂林山水、萬里長城。背面則印有英文"中國銀行外匯兌換券"和中英文字"本券的元與人民幣等值。本券只限在中國境內指定范圍使用,不得掛失"的字樣及金額。此外,外匯兌換券采用了五星、五星加火炬、國徽圖案等多種水印,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防偽技術和制作工藝,制作成本高,防偽能力好,市場上幾乎沒有偽品。其印刷、設計、紙張頗為考究,是個相對獨立的板塊。 在林林總總的錢幣品種里,兌換券作為一個獨立的板塊,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但有許多初涉錢幣收藏領域的愛好者對外匯兌換券不甚了解,現簡介如下: 一、何謂兌換券? 外匯兌換券在1979年開始印制,并由中國銀行于1980年4月1日開始發行,1994年1月1日停止發行,1995年1月1日停止流通。外匯券雖然票面是以"中國銀行"的名義印制發行,但實際上,外匯券的產生必然是得到當時的國務院研究并批準,由人民銀行設計及印制,因為"中國銀行"是外匯券兌換的特定服務對象,因此由"中國銀行"承擔具體的發行兌換工作。外匯券是在特定時期為特定的人群服務的特殊貨幣,與人民幣有著相同功能的特殊的法定貨幣,具有準紙幣的身份,同樣是屬于人民幣或新中國紙幣的范圍。也由于外匯券所具有的特殊的歷史價值,今天的外匯券已成為收藏市場中較受歡迎的收藏品之一。外匯券作為特殊貨幣,它的發行量很少,銀行回收較徹底,印制技術也很精美,收藏投資的價值自然也得到大家的認同。 外匯券發行有7種面值,共10個版本。版本分別為:1979年1角星水印,1979年1角火炬水印,1979年5角,1979年1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