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券成為了收藏者新寵 |
外匯兌換券于1979年開始發行,1995年6月30日停止使用,至1996年6月30日停止收兌,退出流通。外匯兌換券是新中國成立后唯一與人民幣并行流通的貨幣。一個國家同時流通兩種貨幣,這在新中國貨幣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外匯兌換券由中國銀行(3.50,0.05,1.45%)發行,并且稱為“券”,和人民幣加以區別。它服務于特定對象,在特定范圍內流通。但它卻是事實的貨幣,因為它具有紙幣的基本特征,在不同使用范圍和領域內發揮著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貨幣職能作用。隨著我國市場化進程加快和外匯體制、匯率機制改革的深化,外匯兌換券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退出流通領域。它為研究我國現代貨幣制度、貨幣發展史提供了佐證和資料。 外匯兌換券1979年發行了壹角、伍角、壹圓、伍圓、拾圓、伍拾圓、壹佰圓7種面額,10個券種,1988年又發行了伍拾元和壹佰圓兩個券種。它的主景設計采用了黃果樹瀑布、天壇祈年殿、西湖風光、黃山迎客松、長江三峽風光、桂林象鼻山、長城、桂林山水等圖案,展現了我國的名山大川、旅游勝地、歷史古跡等文化遺產,向世界各國介紹了中國歷史悠久、光輝燦爛的傳統文化和華夏文明。它為第四套乃至第五套人民幣的設計積累了經驗。 外匯兌換券從發行至全部退出流通,歷時17年。由于它設計美觀雅致,帶有不同水印防偽標志,采用與人民幣相同的印制技術和工藝,是高科技印刷技術的結晶。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深受廣大收藏者的青睞,成為收藏新寵。 由于從1995年6月30日停止使用后,大量收回集中銷毀,又經過從停止使用到現在12年的市場轉手消化,目前,外匯兌換券存市量已非常稀少。物以稀為貴。外匯兌換券價格從退出流通后便一路扶搖直上,特別是近年漲幅較大。隨著市場認同度的提高,相信以后還有不小的升值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