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金藏銀不如藏張外匯券 |
發布日期:08-12-12 15:33:5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 |
上周本專欄《實物國庫券收藏比兌換更值!》一文見報后,有讀者來電詢問:“國庫券在收藏市場竟有如此高的價格,外匯券是否更具收藏價值?”回答是肯定的。外匯券不但比國庫券更具收藏價值,而且該品種近年來在收藏界已有“藏金藏銀不如藏張外匯券”之說。 外匯券的全稱是外匯兌換券,是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由中國銀行(3.25,-0.09,-2.69%,吧)發行的一種替代外幣在中國境內流通與人民幣等值的人民幣憑證。于1980年4月開始流通,到1995年1月正式退出流通領域,完成了它的15年的特殊歷史使命。近年來,外匯券與郵票、錢幣等各類收藏品一起,成為收藏界追逐的對象。而且由于它所反映的歷史內涵和美觀雅致的獨特的藝術圖案等等,它已漸漸成為收藏者的搶手貨。 上世紀八十年代始,中國銀行先后發行了1979年和1988年版的兩種外匯券,共印制了七種面額,九個版別,外匯券正面圖景均取材于我國的名勝古跡,名山大川,背面則印有英文“中國銀行外匯兌換券”和中英文字“本券的元與人民幣等值”。是以當時外國人、華僑、港澳臺同胞等五類人所持有的外幣為兌換對象,在境內特定(比如在華僑商店等地方使用,可以買到許多憑人民幣買不到的商品)的范圍內同人民幣等值流通的票券。 從版本上來看,外匯券一共有1979年版(1980年開始流通)和1988年版兩種。從面值上看其有7種:1979年的1角、5角、1元、5元、10元、50元和100元;1988年版僅有高面值的50元和100元兩種。 無論哪個年代發行的外匯券,也不論是大、小面值券別,全部統一在1995年停止流通。據了解,停止流通的外匯券在央行發出公告后,半年時間便絕大多數流回到了銀行。目前僅有極小部分仍留存在藏界人士手上。由于這些券是“絕版”券,在收藏市場上的價格已是逐年上漲。1997年,全套外匯券的市場價格大概在400元左右,兩年后到了900元。2007年,全套上品外匯券揚升到7800元左右。今年初,一度漲至8500元。但下半年開始,隨著整體市場收藏品價格的下調而有所回落。但據市場人士透露,外匯券藏品大多時候是有價無市,也即是“見價不見貨”。特別是外匯券中的稀有品種50元和100元兩種高值券,已是券中珍品,市場十分少見。據悉,1979年版的100元券在開始退出流通領域時,收藏市場的交易價(單張)是300元左右,去年初其市場價最高已達到了2000多元。 當然,在筆者看來,無論哪個版別的外匯券,其交易價都無法全面反映它的真正收藏價值。外匯券已成“絕版”,它是我國改革開放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記錄和見證;外匯券的紙質優良,印刷精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