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書局版無年份銀元輔幣券研究(上) |
發布日期:13-04-22 09:08:47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王小龍 |
三、書法與構圖 在古泉學研究中,錢幣上的書法是重要的研究內容。但是,很少有學者研究紙幣上的書法,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紙幣的發行是近代以來的事,其對于研究中國書法發展史沒有比較大的意義。雖然如此,但就錢幣學本身而言,研究紙幣上的書法仍是有意義的。中國書法是一種書寫的藝術,其反映到貨幣上,表明有人要將這種藝術進一步普及和推廣。紙幣的構圖也是如此。一種紙幣的構圖,反映的是貨幣發行者——國家的意識。掌握國家政權的通過貨幣上的構圖,將其價值觀宣示于黎民百姓,達到教化之目的。輔幣的面額角小,在市場上的流通量最大,它面向的人群一般為底層人民和學生,故而其構圖一般能反映出國家和政府對這一群體的價值要求。 這組輔幣券上的漢字書法主要有正楷體和魏碑體兩種。行名為正楷字體,面額為魏碑字體。民國中央銀行發行紙幣,其面額的書法一般是正楷體或行書,只有這組輔幣券是魏碑體。魏碑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稱,大體可分為碑刻、墓志、造像題記和摩崖刻石四種。北魏書法是一種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過渡性書法體系,對當時的隋和唐楷書體的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歷代的書法家在創新變革中也多從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康有為稱魏碑有十美,概括了其雄強、樸拙、自然天成的藝術特點。這組輔幣券上的魏碑字體,蒼勁有力,周正大方。在民國中央銀行發行的紙幣中,其書法屬于上品。 這組輔幣券的設計主題是曲阜孔廟建筑圖。前文已述,作為輔幣,其面向的人群一般為底層人民和學生,所以這組輔幣券以曲阜孔廟建筑圖為設計主題恰如其分。特別是對于學生,能勉勵其勤敏學習。 -------------------------------------------------------------------------------- 參考文獻 [[1]] 陳耀先等編:《中央銀行知識辭典》,中國經濟出版社1992年版,第1頁。 [[2]] 薛光前:《艱苦建國的十年》,臺北中正書局1971年版。 [[3]] 《中國現代史辭典》,近代中國出版社1987年版,第146頁。 [[4]] 姚遂主編:《中國金融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68頁。 [[5]] Neil Shafer,George S.Cuhaj.Standard Catalog of World Paper Money1368-1960. 2003.(尼爾·謝弗、喬治·S·古哈:《世界紙幣標準目錄(1368—1960)》(第二卷),克勞斯出版公司2003 年版,第22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