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4年9月上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花銭,是我國古代銭幣史上的-個重要分支與組成部分,屬非流通銭幣。但從歷史,藝術,科學,民俗等方面來研究花錢,是至關重要的,而且是很有意義的。筆者在這里僅就我國古代花錢的發(fā)展,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多彩,形制異彩紛呈以及與我國民俗文化之關係等-系列相關問題,作一些初歩探討,以期拋磚引玉
(一) 我國花錢的發(fā)展及其形制紋飾錢文情況
花錢,又名壓勝銭,厭勝錢,押勝銭,阮錢等,因為它具有古錢幣的形態(tài),而不具備用錢的基本職能,故屬于一種非流通錢,同時,又因為它的形制圖案,千姿百態(tài),異彩紛呈,所以人們稱其為花錢或玩銭,而且極為青睞. 。
花錢的發(fā)展歷史,源遠流長,品類繁多,加之鑄造精美,圖文并茂,因此,它在我囯貨幣文化天地里,堪稱得上像是浩若繁星,璀燦迷人。在錢幣収藏和研究領域里享有一席之地。據(jù)考:花錢 早在西漢就已出現(xiàn),一直盛行至清末民初,而且有遺存實物及史料佐證的,《后漢書. 清河孝王慶傳》:“因誣言欲作蠱道祝,以菟為壓勝之術。” 可見漢時花錢就作為辟邪品和吉祥物了。如西漢時期的“上問”半兩,“太常”半兩,“冝子”半兩,曲尺紋半兩,獸紋半兩等。
(二)花錢的類別:形制,內容,圖案,材質
一類:吉語錢:以健康長壽為主題的:如“龜鶴齊壽”“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等:以升官發(fā)財為主題的,如“加官進爵”,“一品當朝”“天官賜福”等:以家庭和睦為主題的,如“夫婦齊眉,兒孫滿堂”,“老安少懷,福貴壽考”:以恭賀祝福為主題的,如“狀元及弟”“龍鳳呈祥”,“五子登科“”順風大吉,一本萬利“等。生動地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類:生肖花錢,是古代術數(shù)家用十二地支配以十二種動物而組成十二生肖圖鑄造而成的。它是古人采用天干地支和屬相,紀時,紀事,有深奧的學問,而且與百姓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十分密切。
三類,符語花錢,是古人以道教的咒符語及神怪圖案,佛教的梵文為主題鑄造的花錢。其中道教題材花錢,如正面用符咒語,背面為八卦及神怪圖案:有的正面為虎符圖案,背面為本命星官等:佛教題材花錢,主要是梵文,阿彌陀佛,六字箴言等。
四類,銭文花錢,它是古人采用行用錢的錢文書體鑄造的,背面加上各種文字和圖案、這種花錢,隨著年代的更迭,而鑄的年號花錢,如“五銖”“五行大布”“永通萬國”以及宋代帝王書寫的“大觀通寶”“正徳通寶“花錢等
五類,鏤空花錢,它是古人采用透雕,運用各種吉祥圖案鑄造的花錢。多為園形園孔,形制及圖案題材多花開富貴,龍鳳呈祥,年年有余,福祿壽喜以及人物圖案等縷空花錢。
六類,異形花錢,係針對非園形園孔,方形園孔,園形方孔花錢而言的花錢。計有掛花錢,掛牌,八卦形,馬戲銭,蓮瓣形,桃形,鎖形,魚形等
七類,銀質花銭,它是采用白銀作材料鑄造而成的,多為吉祥語及生肖八卦為圖案,它盛行于清末民國時期,其形制有八方形,園孔,而文多為“花開富貴”“長命富貴”“天下太平”等吉祥語,該花錢多為孩童佩帶用品:
以上所提到的花銭,僅是大致的分類,但還遠不止這些,正如滿天星斗,閃爍迷人。不僅它是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而且還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其工藝之精美絕妙,更是令人嘆為觀止。從這一點上來講,這正是花銭優(yōu)勝于一般流通錢幣之處。在這里不妨舉幾個例子說明一下:如“梅鹽舟揖” 花錢,背面為鴨子游水圖案,伸頭揚脖,憨態(tài)可掬,形象地表現(xiàn)了一派江南春暖鴨先知的生活情趣,簡直是-幅非常生動而優(yōu)美的水彩畫。又如“劉海戲金蟾“花線,背面_株桃樹下劉海戲金蟾的畫面,栩栩如生,情趣盎然。又如“ 龍飛鳳舞”花銭,其龍鳳形象,描繪出龍的威嚴氣慨和鳳的優(yōu)美姿態(tài),生動逼真,象征著人間喜慶吉祥的景象。因此,無怪乎自古以來贏得了廣大人們的喜愛和崇尚。
(三)花錢與我國民俗文化的關系
花錢的發(fā)展與我國民俗文化的發(fā)展,從來就是緊密相關的。這是長期社會歷史中普遍存在的客觀規(guī)律,也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長期勞動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并形成的民俗文化,在錢幣上的必然體現(xiàn)。因為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地域遼闊的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各民族人民都形成了具有自已特色的民俗民情以及宗教信仰。早在貨帀產生以前,人們對風雨雷電,生死疾病以及貧窮富貴等現(xiàn)象,是不理解的,所以在那時就產生了一種神靈觀念,往往只好在-些陶器上面,用圖畫和符號形式來作精神寄托的方法,嗣后當貨幣產生以后,貨幣成為人們經常仿用的物品,而且又能代表-定的社會財富,所以他們便把這種精神寄讬的圖文,又表現(xiàn)在貨幣上,這是很自然的現(xiàn)象,這也是我國花錢所產生的歷史時代背景。從此花錢與民俗文化便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們應該知道,民俗文化是-種大眾的傳統(tǒng)文化,由于它具有傳統(tǒng)的共識性和延續(xù)性的特點,所以在我國民間歷代出現(xiàn)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民俗民情,這就是所謂民俗學。它包括民間的婚喪娶嫁,信仰崇拜,喜慶福壽,巫術祭祀等來體現(xiàn)民俗文化活動,從而賦予花錢與民俗文化相結合的特征,因此,花錢與民俗文化之間,就成了血肉關係。這里也就意味著我們研究花錢的價值,首先,花錢既是一定民俗活動的附屬物,同時又是民俗事象賴以依存的產物,花錢本身就凝結著一定意義的民俗內涵,我們可以通過花錢的,質地,圖案,功效等方面,進而了解中華民族燦爛的民俗文化。其次,花錢也是傳統(tǒng)大眾文化的伴生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可以使那些已經消失或逐漸要消失的民俗活動,得以保存和延續(xù)發(fā)揚。除以上兩點外,我們還可以從花錢的藝術角度去研究其精美的民間工藝美術,通過其造型材質等,直接或間接地去探索民間藝術的發(fā)展進程以及民間蘊藏的美學富礦。如花錢上很多出現(xiàn)“龍”圖騰的紋飾,這就是與民間對“龍”的崇拜習俗分不開的。《文選。魯靈光殿賦》中有“丄紀開辟遂古之物,五龍比翼,人皇九天,伏羲麟身,女禍蛇軀” 的記載。《瑞云圖》有“舜東巡狩,黃龍負圖置舜前。” 之句,這些都充分說明我國遠古時代人們對“龍”的至高崇尚,并在_些服裝和器物上都有“龍”紋來裝飾,使“龍”作為權威的象征,大家都要崇拜它,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如是乎有中國是“龍”的故鄉(xiāng),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之說。我們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來,“龍”-直受到各階層人們的喜愛和崇拜,現(xiàn)已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靈魂。
總之,我國古代花錢,絕大多部分是屬于非琉通貨幣,但其形制多種多樣,圖案豐富多彩,內容意趣橫生,文字風格各異,充分展現(xiàn)了我國絢麗斑爛的貨幣文化,它不愧為我國錢幣大花園中的-枝奇花艷疤。因此,我們對待花錢的研究,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不能只顧研究流通貨幣,而把花錢看成是皮外肉,排斥在外。其實,花錢是研究我國幾千年來的民俗文化最珍貴的實物資料。它是一門與社會,廣大人民群眾的習慣,情趣緊密聯(lián)系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重要學科。只要我們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去進行研究,這樣就會使我國錢幣民俗學的研究成果,真正地為今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添磚加瓦,這才是我們按照新觀念,開拓新視野,拓寬錢幣研究的新路子,新領域研究花錢的真正追求。
一.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二.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三.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四p.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五.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六.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七.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八.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