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升昌”票號紙鈔鑒賞 |
票號誕生于清代道光年間,由于社會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埠際間貨幣流通量大增,之前由商人自帶或委托驃局起標運銀的辦法存在諸多的弊端,不但時間長而且很不安全,這種落后的辦法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于是產生了專營匯兌業務的票號。票號由山西人創辦并包攬,故又稱為“山西票莊”,它壟斷了全國的匯兌業,操縱和控制了中國的近代金融業。
提起票號,人們自然就想到始作俑者——日升昌票號,這家成立于道光四年的票莊不但是票號的開山鼻祖,而且規模龐大,分號遍布全國35個大中城市,業務遠至日本、新加坡、俄羅斯等國,更讓我們欽佩的是:在此期間正值中華大地外患頻頻,內亂不斷,而日升昌卻在風雨飄搖的百余年間能縱橫捭闔,雄視商界,真不愧為“天下第一號”、“匯通天下”之稱號。 日升昌也同其他票號、錢莊、銀號、錢店等金融機構一樣,曾經發行過各種銀錢票。據徐珂《清稗類鈔》記載,“光緒庚子以前,京師錢市通行之物,凡四種:一、生銀,二、大個兒錢,三、銀票,四、錢票……銀錢票為票號、錢店、香燭鋪所發行,其多寡無定,而勢之所趨,咸以多發紙幣為擴充營業之張本。”民間金融機構發放與使用銀錢票,適應了當時商業及貨幣經濟的需要,它是貨幣兌換及信用往來增強條件下的產物,它的使用即有利商便民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經濟和國內市場的發展。 從目前我們所見的各地各種銀錢票就可想像當年所發種類與數量之多,但清代的銀錢票畢竟因年代久遠而存世不多,尤其是著名票號錢莊留存更少,成為收藏界孜孜以求的目標。日升昌票號銀錢票目前僅見三種: 一、 北京日升昌銀兩票 (圖一) 該票取中國古鈔之豎式,單面印制,票為上端抹角的牌狀形制,整個票面由邊框、天格、地格三部分組成。邊框分內外二層,外層上為雙龍戲珠,下為雙獅滾繡球,左右是手持寶物的八仙,并嵌入“日升昌記 匯兌銀號”八字。內層是明代朱伯廬516字的《治家格言》,此格言又稱《朱子家訓》,以“修身”、“齊家”為宗旨,集儒家做人處世方法之大成。此處邊框中的圖與文實具有裝飾與防偽的雙重功能。 邊框內是該票的主要部分,上方天格處為橫書的“日升昌”三字和老壽星圖。下方地格分三欄,無豎線分隔,從右至左分別是:第一欄冠字編號,采用折疊式騎縫寫法,一半寫于票據上,另一半則留存于該莊號,蓋在此上的抬頭章和“騐”字章亦作騎縫處理;第二欄金額“凴條來取京平足紋銀壹百兩正”,其中銀錢名稱“京 足紋”和數量“壹百兩正”為毛筆手書,并在金額上蓋有“日升昌記”押款章,金額處用毛筆畫圈,表示業已兌付;第三欄是出票時間,宣統三年五月初二日,下蓋有“日升昌記”落地章,該章與一般落地章有所不同,一是形制上略加美化,棄傳統長方形之呆板而多了幾分藝術美感;二是在章的邊框內,刻有該票號在北京的詳細地址:“崇文門外 草厰十條胡同南頭”。 該票為著名收藏家“馨悟堂”之藏品,2009年在北京誠軒秋季拍會上首次亮相,因彌足珍貴又流傳有序,引起眾多買價極大的興趣,競爭異常激烈,從1500元起拍,經數十輪競拍,最后以35.84萬元高價成交,被山西××銀行拍得。 二、 天津日升昌銀元票 (圖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