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錢幣學會沙龍活動中,談到第二套人民幣發行了兩種版別的1元券,一種正面為北京天安門的節日的圖景,一種為北京天安門的平日的圖景時,有人提出問題:這節日圖景和平日圖景有何不同?
事情是這樣的:
中國人民銀行于1955年3月1日發行了第二套人民幣1元券中的1953年版1元券。四個月時,發現紅色1元券出現嚴重的變色褪色現象。此事立即引起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注意。總行收集分析各地報送的材料后,寫出了報告上報中央和國務院。周恩來總理十分重視這一事件,對這個報告進行了細致研究,作出了重要批示,并轉送毛澤東、劉少奇、鄧小平、彭真等中央領導傳閱。周總理在批示中要求銀行邀請科學院的專家對紅色1元券的化學性能進行技術上的分析鑒定,又指示公安部門盡快分析調查有無壞分子破壞,研究對付壞分子偽造破壞的對策。后來,經過技術鑒定確認,變色褪色的主要原因是油墨的連接性能差,影響顏料在紙張上的附著力,尤其不利于松、柏、杉等木箱中存放。技術鑒定還證實,在各種顏色的鈔票中,紅色的可變性最大,而黑色則較為穩定。為了維護人民幣的信譽,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周恩來的指示,一方面要求所屬印鈔廠改進油墨的連接料,改變油墨配方,另一方面向中央提出重新設計、印制另一種仍以天安門為主景的藍黑色1元券,以代替變色褪色的紅色1元券的建議報告。在此期間,李先念根據銀行的報告寫信給周恩來,信中說:自從新幣發行以來,群眾對新幣所提出的主要意見有二:一是為什么不用節日的天安門圖景;二是為什么不用毛主席的像。但是,毛主席不贊成在鈔票上印他的像;天安門的節日景象可變性又較大。因此,新版1元券還是用平日的天安門景象好,即把八個宮燈去掉,加上“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兩條標語。周恩來經過認真研究后批示“同意”。至于改版后的1元券用什么顏色的問題,也使銀行領導人和有關設計人員頗費心思。因為我國人民有尚紅的習慣,用紅色群眾易于接受,用黑色則對鈔票防偽有利,因此,提出了紅、黑兩個方案,報李先念和陳云,然后轉呈周恩來。陳云批示:“我認為黑色較好,主要理由是油墨耐磨。”周恩來看了陳云的批示后批示:“同意采用黑色。”這樣,1956年版藍黑色1元券就確定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