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農民銀行券簡介 |
發布日期:13-12-04 08:45:3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李林翰 |
中州農民銀行券是中原解放區的本位幣,是革命根據地貨幣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對國民黨法幣進行斗爭、保護人民利益、發展農工商業、解決戰時財政困難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圖一:1946年中州農民銀行五十元券 橫式,長12厘米,寬5.4厘米。正面灰綠色圖案,花紋長方框上方兩角花符內豎書面值“五十”,下方兩角花符內斜書面值“五十”。中間正上方自右至左橫書“中州農民銀行”,行名左右斜下側都書有紅色冠字“E”和票號“5539022”,色彩鮮艷醒目。中間左側是牌樓圖案,牌樓是中國傳統的建筑樣式,也是許多紙幣設計者鐘愛的圖案題材;右側花符內是面值“五十元”,其下側分鈐“經理之章”和“副理之章”兩枚朱文篆體方章。下方近邊框處書“中華民國三十五年”。背面白地棕色圖案,花紋框內上方正中由左至右書英文“THE FARMERS BANK OF CHUNG-CHOU”,中間花符內是兩個阿拉伯數字“50”, 花符斜下方是經理和副理的英文簽名,下方近邊框處書“FIFTY YUAN”和“1946”字樣。 圖二:1948年中州農民銀行二十元券 橫式,長11.2厘米,寬5.2厘米。正面白地藍色圖案,花紋長方框右上角和左下角花符內書阿拉伯數字“20”,左上角和右下角花符內書漢字“二十”,字體大小不一,花符形狀各異,體現了版面設計者的匠心獨運。中間正上方由右至左橫書“中州農民銀行”,行名左下側書有紅色冠字“C”和票號“6497364”,右下側〈〉內是雙冠字“AC”。中間左側是帆船航行圖案,右側花符內書有面值“二十元”,“經理之章”和“副理之章”兩枚朱文篆體方章分鈐在花符的右、左下側。下方邊框內書“中華民國三十七年”。背面白地藍色圖案,花紋長方框四角花符內書阿拉伯數字“20”,框內上方正中弧形框內由左至右書英文“THE FARMERS BANK OF CHUNG-CHOU”,中間花符內是阿拉伯數字“20”, 花符斜下方是經理和副理的英文簽名,下方近邊框處書“TWENTY YUAN”和“1948”字樣。 1948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豫皖蘇邊區行政公署共同協議,決定在河南寶豐縣設立中州農民銀行,發行中州農民銀行券,陳希愈任總經理。中州農民銀行券的流通范圍,包括河南省境內的隴海路以南、湖北省境內的長江以北、安徽省津浦路以西、陜西商洛地區以東的廣大地區。 實際上,在中州農民銀行正式成立以前,中州幣已經開始在各地陸續發行。1948年1月,中原局作出了《關于發行中州農民銀行鈔票的決定》,規定“中州鈔為中原局所屬各區統一的本位幣,一切財政稅收,公私交易,供給制度,均以中州鈔為本位,其法定價格為中州鈔二百元合銀洋一元”。當時,中州農民銀行的牌子雖然還沒有正式掛出來,但來自老解放區銀行(主要是晉冀魯豫的冀南銀行)的金融工作者和部隊轉下來的經濟干部,根據中原局的《決定》已在積極籌備建行和本幣的發行工作。1948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原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陳毅、副司令員粟裕,豫皖蘇邊區行政公署主任吳芝圃、副主任彭笑千聯合簽署布告,正式宣布發行中州幣,并對國民黨法幣、銀元和解放區友幣的政策,作了明確的規定。經過一段時間的思想和物質準備,中州幣于5月先在豫皖蘇沙河沿岸發行,6月初豫西以洛陽、魯山為中心開始發行,其它地區隨后陸續發行。發行工作先由部隊供給部門辦理,后由銀行接辦。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推進,解放軍打到哪里,就在哪里設立支行,1948年8月在許多分支行的基礎上成立總行,實行統一領導。 中州農民銀行券有一元、二元、三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二百元九種面額,版面上出現1946、1948和1949三個年份。目前已發現的版別有23種,其中全中原區流通的有12種,分地區流通的有11種。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版二十元券、五十元券和一百元券票面的印刷時間都是1946年。 1949年3月10日,中州農民銀行兼理中國人民銀行中原區行業務,人民幣在中原地區開始行使,中州幣與人民幣以三比一的固定比價混合流通。從10月1日起,人民幣取代中州幣成為這個地區的記賬單位。12月底,中州幣在市場上停止流通,中州農民銀行光榮地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