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幣的文字、書體,不同時代、不同需求均有所變化,尤其是那些珍稀錢幣,往往有其特定的內涵,有的與歷史事件有緊密的關聯。筆者所藏的一枚天地會佩幣(見圖),更是奇特,其“錢文”,可謂一絕。愚見,此佩幣無紀值無紀年無鑄地,非流通之幣,因此非真正的錢幣,而是天地會借古錢之形,傳行事之意特鑄此佩幣。
此幣穿孔為“口”字,正面四字共用,“佳五矢止”與“口”組合,實為“唯吾知足”(自穿右逆時針旋讀)四字。我國民間若遇絕密之事,往往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而守口如瓶。此處“唯吾知”而隱去“天地”二字,會名就隱藏其中了;此幣背面二字為“紉佩”,即佩于衣上之用。關于“紉佩”,“紉”意一為穿針引線,二為用針縫紉,三為用于書信,“紉佩”為感激佩服,至紉高誼。一方面“唯吾知”——“足”矣,是告誡佩者要嚴守天地會的秘密,萬一此幣落入統治者手中,也因難解其中奧妙,利于保全佩者;此幣是專為其首領掛佩而鑄造,另一方面“紉佩”二字提醒天地會首領互相感激佩服,至紉高誼,為了“天地會”活動,不忘“穿針引線”。這也透露出天地會的行事規則,大概是天地會得以一度時期發展壯大,在歷史上能長期存在的一個要訣。如此巧妙的構思,當是智者所為,用心良苦,與天地會所處的時勢有關。
天地會,是清代民間秘密結社之一。因它崇尚“拜天為父,拜地為母”,故名天地會;又因它以“反清復明”為宗旨,而明太祖號為“洪武”,故對內又稱“洪門”。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對天地會的創立背景作了如下論述:“洪門者,創設于明朝遺老,起于康熙時代。蓋康熙以前,明朝之忠臣烈士,多力圖恢復,誓不臣清,舍身赴義,屢赴屢蹶,與虜拼命;然卒不救明朝之亡。迨至康熙之世,清勢已盛,而明朝之忠烈亦死亡殆盡,二三遺老,見大勢已去,無可挽回,乃欲以民族主義之根苗流傳后代,故以反清復明之宗旨,結為團體,以待后起者可藉為資助也。此殆洪門創立之本意也。”因其反清,清廷鎮壓日趨加劇,清初刑律有所反映,如順治初年,刑律對“異姓結拜兄弟者”只“處以鞭一百”,到順治十八年即改為“凡歃血為盟、焚表結拜弟兄者即正法”;康熙年間的《大清律例》中對此又作了更嚴酷的規定。因此,“天地會”必須秘密行事,此幣應勢而生。
者所藏此枚佩幣,外徑3.4cm,內徑2.8cm,穿徑0.7cm,幣厚為0.2cm,書體為篆字,古樸秀美,鑄工精良,傳世很少,當為一寶。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3-8/2013881047561478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