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變后母戊 |
發布日期:13-08-07 08:36:5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周如方 |
司母戊鼎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銅器,可以說是國寶中的國寶。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司母戊鼎是商王為祭祀其母所鑄造的青銅器,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陽市殷墟的武官村,重875公斤,現藏于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也就是現在的國家博物館,其外型被國家博物館定為館徽標志,并成為鎮館之寶。
“司母戊”為什么改為“后母戊”呢?我的一位同學叫賀 本性,學校畢業后的1968年至1970年我們同在開封部隊農場鍛煉,現在是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著名古文字學家,他參加了“司母戊”更名為“后母戊”的論證。據賀本性介紹:此鼎當時是根據腹內的銘文定名的,然而隨著更多同時期青銅器被發現,不斷有專家認為應當釋讀為“后母戊”。因為商代的文字書體比較自由,可以正書,也可以反書,“司”和“后”很容易混淆。現在釋讀為“后”可得到大多數專家的認可。“后”的本意是“君王、君主”的意思。我們大家都知道后羿射日的故事,后羿的“后”就是這個“后”,意思是夏代有個東夷候的君主,名羿,善射箭。后母戊鼎的意思就是商朝的一位君王為紀念母親鑄造的鼎。2011年初,國家博物館青銅器展廳“司母戊鼎”的展覽說明牌已經改為“后母戊鼎”,這就是遵重科研成果的具體表現。 中國人民銀行于2013年5月23日發行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二組)一套。該套紀念幣共5枚,其中金幣2枚,銀幣3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該套金銀紀念幣由深圳國寶造幣有限公司和上海造幣有限公司鑄造,中國金幣定公司注銷。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二組)與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1組)相比較,五個規格的金銀紀念幣品種發行量完全一樣。作為計劃發行10組的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剛剛發行了第2組,其面市價格還是比較合理的,特別是第二組5盅司銀幣的市場表現非常強勁,成為近期金銀幣板塊中的明星品種。該套紀念幣所記載的青銅器于1976年在河南省安陽殿墟小屯村出土,現藏于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其中5盅司金幣背面圖案為司母辛方鼎,該方鼎造形宏偉,端莊大氣。另一枚5蠱司銀和背面圖案為司母辛觥,該觥造行典雅華美,構思新穎,為鳥獸合體,作站立狀,栩栩如生。 為了尊重科學和真理,司母戊鼎已改為后母戊鼎,同為商代晚期的青銅器,“司母辛”也應釋讀為“后母辛”比較合乎情理。但在“司母戊”改名二年后的今天,“司母辛”仍然出現在紀念幣上,使人感到有點缺憾。但為此也增加了不少收藏的興趣,說不定幾年后就成了錯版珍奇紀念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