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鑄大順通寶 |
發布日期:14-08-05 10:31:5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師文濤 |
大順通寶,乃是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張獻忠所鑄的錢幣。公元1644年11月,張獻忠率領的農民軍攻克成都,建立了大西革命政權,年號“大順”。有趣的是,張獻忠的年號叫“大順”,李自成建立的政權叫“大順”,所鑄錢幣叫“永昌通寶”,都希望自己的政權能順順利利地延續下去,永遠繁榮昌盛,但結局卻剛好相反。李自成進北京沒幾天就倉皇出逃,最后死于非命。張獻忠也于1646年11月在川北西充中箭犧牲。大西軍余部由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四將軍率領,轉戰西南地區,繼續抗清。1647年4月,大西軍進入昆明,廢除不適應經濟發展的貝幣,鑄造銅錢“大順通寶”,前期在四川鑄造的為光背、背戶、背川戶(極少)三種,在云南鑄造的僅背工一種,當時的慣例戶部鑄錢民用,工部鑄錢軍用,可以叫“軍餉”錢。
滇鑄大順通寶非常精美,銅質金黃,直徑都在28毫米左右,厚1.5毫米左右,重6克左右,乍一看都差不多,實際上還是有一些細微的差別,主要是“通”、“寳”、“工”的寫法不同,大致可分成4種版式。 第一種“通”的“用”上面成菱形,“寳”字“爾”的撇與“王”的第二橫相連,背面“工”的筆畫很細。 第二種“通”的寫法與第一種相同,只是“寳”字的“王”與“爾”不相連,背面“工”與第一種略有差別,下橫比上橫長得多,有明顯的筆鋒。 第三種“通”的起筆與后面的一點連在一起,與前兩種不同,“寳”字“王”的第三提左邊有一短豎,背工的寫法與第二種相同。 第四種“通”字起筆為直點,平頭,后面一點與起筆不相連,“寳”字下面“爾”的撇與“王”的第二橫相連,但“爾”的橫鉤與右邊的點不相連,是一個點的形狀,不像第一種連在一起,變成捺。背面的“工”寫法又不同,筆畫非常粗,中間的豎很短,兩橫幾乎與內郭、外郭連在一起。 以上四種大順通寶,也許是我的一管之見,希望大家不斷豐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