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1999年的"5·19"行情,2005年開始的那次牛市,宋遠都成功預測出來。雖然有過成功也有過失敗,但他對股市的熱情卻一直未減,在最早的一批股民基本上退出后,他依然活躍在股市中。
傳奇·上海
1988年4月21日,可以說是"中國股市第一人"楊懷定人生中的一個分水嶺,之前的他,在上海鐵合金廠當工人,捧著每月50多元工資的鐵飯碗,直到由于一次意外在此前一個月辭職;之后的他,在中國股市從無到有的過程中,憑著過人的膽識和運氣,成就了一夜暴富的神話,也成為充滿傳奇色彩的中國股市風云人物。"楊百萬"--人們習慣這樣稱呼他;"散戶工會小組長"--他習慣這樣稱呼自己。
楊百萬 股神一夜暴富
一年一百萬 楊懷定揚名天下
1988年3月,上海一份報紙刊登了一條新聞:4月21日,中國將開放國庫券交易。剛剛辭職的楊懷定敏銳地捕捉到這一信息,開始琢磨如何利用這個機會賺錢。那時候,1985年期的國庫券開盤價104元,利息率15%。站在交易所門口,楊懷定盤算起來:今天帶來了兩萬元,如果兩萬元全部買下,一年就有3000元利息,而存進銀行的利息率是5.4%,全年利息不過1080元。于是,他果斷地把兩萬元都買了國庫券。
"買是買了,但心里忐忑不安,害怕跌。下午就迫不及待地跑去交易所看行情,發現漲到112元了,我趕緊賣了,賺的比一年的工資還多。"楊懷定的心放寬了些,他突發奇想:如果能把104元的國庫券買回來,再以112元的價格賣出去,不就可以賺錢了嗎?
"那時候國庫券行情屬于國家機密,但當天的《解放日報》報道了上海的開盤價和收盤價,以此類推,各地的黨報一定會報當地的行情。"楊懷定立即跑到上海圖書館,翻看全國各地的黨報,終于查到安徽合肥當日國庫券開盤價94元,收盤價98元。
連夜去合肥!一個來回,兩萬元的本錢一下子變成了2.2萬多元。跑了幾次,楊懷定嘗到了甜頭。之后,他穿梭于山西、福建、河南等地,用螞蟻搬家的方式把國庫券源源不斷地搬到上海。在上世紀80年代,對許多人來說成為萬元戶都是遙不可及的目標,楊懷定卻一年賺了100萬,"楊百萬"揚名天下。 歷熊市劫難 楊百萬浴火重生
在楊懷定炒股的近20年里,中國股市經歷了4次牛市和熊市。有人一夜暴富,有人傾家蕩產,經過一輪輪大浪淘沙還能從容進退的人不多。楊懷定經常用一句話來教育新股民:不做多,不做空頭,要做滑頭。就是說不要貪心,要學會審時度勢。話雖如此,證券市場卻可以放大人性中的弱點,楊懷定也有過失敗的難忘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