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恐怕找不到比股市更有爭議性和談論性的話題,也沒有什么比它更能牽動人心。它曾經造就了一夜暴富的百萬富翁,也令一些人一夜間傾家蕩產,多少喜怒哀樂都因它而起……而今,中國股市這個多少有些神秘色彩的領域早已告別"神話"時代,不過在不斷走向正規與正常的軌道上,它依然在講述著自己的故事。
傳奇·天津
1988年,天津和全國多個城市一起,開始開展個人持有國庫券的轉讓業務,發展采用柜臺交易方式的國庫券轉讓市場,也就是債券二級市場的雛形。天津證券市場的歷史,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就從這個時候開始;天津股市的老兵宋遠,也從這個時候開始"戰斗"……
股市老兵 16年依然活躍
1992年,對當時已近不惑之年的宋遠來講,有著特別的意義。那年,他從已經干了快20年的國企辭職"下海",舍棄了鐵飯碗去追求所謂的"從未接觸過的新鮮事物",對于他來講,這樣的"新鮮事物"可以讓他與別人"同時起跑",他相信自己絕不會輸給其他人。幸運的是,這個他所期待的"新鮮事物"在當年年底就出現了……現在,55歲的宋遠早已成為天津股市散戶圈里小有名氣的人物。
最初體驗 一切全憑感覺
1992年年底,天津第一家證券營業部在南開二馬路附近正式開業。宋遠清楚地記得,他是被一個老同事帶到營業部的,當時營業部的內部布置和現在差別很大,除了墻上有一個顯示當時股價的大屏幕之外,什么也沒有。連續待了三四天后,宋遠決定投身股市,他說這就是他希望接觸的"新鮮事物"。宋遠做的第一筆交易略有賺頭,早上花4000元買進延中實業的股票,當天下午全部拋出--那時,證券營業部里只有八種股票可以交易,就是人們俗稱的"老八股",而交易制度也并非現在的"T+1"交易,可以當天買入當天賣出。連續這樣操作了兩個多月,宋遠的4000元翻了一倍,變成了8000元。在1992年至1993年的起步階段,宋遠對股票的認識完全是憑感覺,還處在盲目操作階段。
相信自己 老兵不斷超越
1993年8月,一家新成立的期貨公司招聘期貨經紀人,宋遠應聘成功,系統地學習了不少相關的金融知識,包括技術分析方法。宋遠說,正是那段期貨經紀人的經歷,為他后來操作股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95年,在鄰居的介紹下,宋遠又投身平安證券公司,成為一名證券經紀人。有了之前的基礎,宋遠對股市的判斷比較準確,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漸漸在當時的股民中有了一些名氣,一些人是專門沖著宋遠的名氣來的。在宋遠的印象里,1996年成功預測牛市行情,成為他樹立自信的起點,而對1998年那次反彈行情的成功判斷,更令他對自己有了充分的信心。1998年的那次反彈行情,宋遠在最低點以每股9元的價格買入了魯北化工,幾個朋友在他的勸說下同時投了不少錢買入魯北化工,他預測,股票最終能漲到35元左右。當魯北化工漲到20元時,有朋友沉不住氣拋了;漲到25元時,又有朋友拋掉手里的股票變現;當股票漲到30元時,最后一位朋友堅持不住了,拋掉股票并勸說宋遠也趕緊拋,可宋遠依然堅持。最終魯北化工漲到36元才到頂,宋遠在35元價位拋掉了手中的股票,每股凈賺2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