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內4度增持長實
觀察李嘉誠的股市操作軌跡,不難發(fā)現超人對于“安身立命”的長江實業(yè)十分偏愛。
李嘉誠資本系雖有1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但其直接當任董事局主席的只有長實與和黃。雷曼事件發(fā)生后,長實大股東李嘉誠自9月29日起4度增持長實,累計共增持42.8萬股,共涉資約3525萬港元。
增持軌跡如下:9月29日,以均價86.28港元增持14萬股;10月3日,以均價84.06港元增持14萬股;10月6日,以均價78.55港元增持10.8萬股;10月8日,以均價72.97港元增持4萬股。以上增持后的攤薄每股購入成本72.975港元,涉資291.9萬港元,令其倉持股量增至93204萬股(40.24%)。受此影響,從10月8日到14日的一周時間內,長江實業(yè)股價整體走高,從72.5港元一路漲到81.5港元。
但從市場反應來看,李嘉誠的每次增持,并非每次都催漲了長實的股價。
比如李嘉誠9月29日增持42萬股后的翌日,長江實業(yè)收市價86.25港元,較前一日收市價87港元下跌了0.75港元。而之后幾天其股價也處在持續(xù)下跌的狀態(tài)下。到10月6日,長江實業(yè)收盤價僅為78.55港元,較李嘉誠9月29日的購買價已經累計跌幅達8.927%。
盡管李嘉誠對自家資產質量和盈利很有信心,但持續(xù)不斷的增持并沒有攤薄其持股成本。合計十多次對長江實業(yè)的增持,給李嘉誠帶來了巨大的賬面浮虧。
據統(tǒng)計,自今年4月11日以來,李嘉誠已先后10次斥資5.738億港元買入495.3萬股長江實業(yè),每股平均買入價為115.84港元,而長實截至10月15日的收盤價79港元,此部分浮虧達到1.8億港元。
作為長實大股東,雖然李嘉誠對自己公司很有信心,“越跌越買”的心態(tài)表露無遺。但國際投行并不這么認為。日前,里昂發(fā)表報告認為,受信貸危機加劇拖累地產行業(yè)前景,以及樓價租金持續(xù)走低影響,長江實業(yè)難有機會跑贏大勢,該行對該股持“跑輸大勢頭”評級。
與李嘉誠相反,同樣是長江實業(yè)大股東的兩家機構股東卻是紛紛拋售套現。
港交所資料顯示,摩根大通于7月8日減持了254.38萬股長江實業(yè),按照其披露的減持作價103.47港元計算,摩根大通一次套現2.63億港元,持股比例則從5.1%降低至4.98%。由于持股比例已經下降到無需披露的水平,摩根此后是否有更進一步的拋售行為已經無從而知。
相比而言,德意志銀行就“走”得更干凈。在今年3月19日,德意志銀行持有5.99%的長江實業(yè)股份,在5月16日降至5.93%,而在李嘉誠開始入場增持長實后,德意志銀行突然在6月2日將持股比例大幅降低至1.99%。
郭梓文李兆基縮水超1200億
趁著弱市機會增持的不僅僅是李嘉誠,香港各路富人亦紛紛增持。去年福布斯排行榜上的其他兩位香港富豪——郭梓文和李兆基,也和“同行”李嘉誠一樣,看好房地產行業(yè)以及自家公司發(fā)展。
相比李嘉誠,掌控新鴻基地產(00016.HK)的郭氏家族增持動作要大得多。
進入9月,郭氏家族對新地的增持最為頻繁。據港交所權益資料披露,整個9月,郭氏家族一共增持了8次,共增持272.5萬股新鴻基地產股份。而郭氏家族最近的一次增持則發(fā)生在10月2日。其時,郭氏家族又以每股平均價73.15港元,增持新地股份55萬股,涉資4023.25萬港元。
此次增持后,郭氏家族的持股量由42.62%增加至42.64%。此后,再于10月8日透過家族信托基金,在場內增持120萬股新地,每股平均作價67.105港元,涉資達8052.6萬港元,持股量已升至42.69%。
無獨有偶。地產主席李兆基于4月8日及9日,分別增持自家股票恒基地產(0012.HK) 289.8萬及157.4萬股,合共447.2萬股,每股平均價分別為57.573元及57.973元,持股量由52.94%增至53.15%。連同此次增持,據統(tǒng)計,李氏三父子2008年4月累計已7度增持公司合共1465.5萬股,涉及資金達8.5億港元。
眾所周知,大股東增持一是為了趁低吸納,提高控制力;二是為了向投資者提示公司投資價值。但個人行為難敵市場走勢。由于近期地產股普遍受挫,頻頻受到大股東增持的新鴻基地產股價也沒有逃過下跌的命運。9月份以來至10月15日收盤70.80港元,該股累計下跌超過三成,股價縮水較為嚴重。恒基地產也一樣。10.15收盤價為29.10港元,較李兆基4月增持的平均價57.2港元已經縮水一半。
據統(tǒng)計,美國雷曼兄弟9月14日宣布倒閉,恒生指數從19352點跌至10月14日收市的15943點,跌幅超過17.6%。
統(tǒng)計顯示,香港主要地產股的跌幅更大,在上述時間段長江實業(yè)跌28.4%,新鴻基地產跌30.9%,恒基地產跌34.9%。股市持續(xù)下滑影響,港股的市值由13.7萬億元,跌到10.8萬億港元,近3萬億港元市值被金融巨浪吞噬,香港三大富豪亦無法避免巨大損失,從9月14日到10月7日期間,三大香港富豪李嘉誠、郭氏兄弟及李兆基,分別浮虧1843億、805億及486億港元。后兩者財富縮水合計超過1200億港元。
面對股票市值的不斷縮水,李嘉誠等富豪早已看到了危險。早在今年3月份的長實業(yè)績會上,除了報告過去半年集團業(yè)務發(fā)展以及未來拓展方向,李嘉誠再次語重心長地提醒股民,“投資股票要量力而為,如屬投機更加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