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P"齊降:硬著陸之聲再起
亞洲金融危機過后10年,宏觀經濟"硬著陸"之聲再起。昨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在今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披露:前三季度,我國經濟(GDP)同比增長9.9%,增速較上年同期回落2.3個百分點。其中,9月份當月經濟增速僅為9%,接近此前部分學者所認定的經濟增速底線。
與此同時,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7.0%,漲幅較上年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9月份CPI同比上漲4.6%,連續第5個月回落。此外,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8.3%。其中,9月份上漲9.1%,漲幅比上月回落1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出現首度下降。
代表經濟增速的GDP數據和代表通脹水平的CPI數據"雙降",意味著我國宏觀已經明顯減速。而不少專家更是在昨日直陳,當前宏觀經濟"硬著陸"的風險正在加大。
經濟增速創5年新低
盡管市場對今年第三季度的GDP數據"不會太好看"抱有心理準備,但9.9%的前三季度累計增速和9%的第三季度單季增速還是讓市場大為震驚。此前,市場曾普遍預期第三季度GDP增速為9.6%。
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狀況最為直觀的反應,本季度單季GDP增速已是從去年第二季度以來,連續第5個月呈現回落態勢。去年第二季度以來,我國的GDP增速分別為12.7%、11.5%、11.1%、10.6%、10.1%、9.0%。
更為關鍵的是,無論是從單季增速來看,還是從累計增速來看,這一數據均是從2003年第三季度以來我國經濟的最低增速。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增速的平均值也有9.8%。
銀河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郝大明認為,長期以來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投資和出口的大幅回落造成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明顯回落。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如果剔除價格上漲因素,三季度我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速為17.4%,比去年同期回落3.9個百分點。
出口形勢的下滑就更加顯而易見。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今年前三季度凈出口僅拉動中國經濟增長了1.2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的最后一個因素--消費,目前看起來還算不錯,其本月18.6%的實際增速創出了10年來的最好水平。不過,興業銀行資金運營中心首席宏觀經濟分析師魯政委不無憂慮地指出,隨著奧運因素的消失及未來的收入預期悲觀,該數據或許"貌強實弱"。
工業值增速創7年新低
特別讓人憂心的是,工業增加值數據在本月依然沒有好轉。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2%,其中,9月份僅增長11.4%。較上月繼續大幅下滑了1.4個百分點。如果剔除每年春節異常波動情況,該增速也是自2002年3月份以來7年中的最低增速。簡單地說,工業增加值能夠直接說明企業的生存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