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九十年代以來,由于人們的文化品位開始提高,人民幣收藏熱逐漸興起,已退出流通領域的第一套和第二套人民幣的價格開始持續走強。在此情況下,這兩套人民幣中的一些珍稀品種的造假也逐漸升溫。今天,我們所見的假人民幣主要有兩種:一是復印出來的,圖案清晰度很差,粗糙不堪,根本無法觀看;二是電腦掃描出來的,雖然比第一種清晰,但由于不是使用專門的印鈔紙,所以還是比較容易區分的。
紙幣的收藏,除真假辨偽外,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品相的好壞。品相越好,價值越高,人民幣的收藏也不例外。我們在市場上經常可以看到有人拿著上述三種皺皺巴巴的紙幣到處問價格,想出售,但大多數都找不到合適的買主,因為品相太差了。紙幣的品相是按“成”來劃分的,例如三四成品相的紙幣極差,六七成紙幣稍好,八九成紙幣可以收藏,十成新(俗稱“直版”)最趨完美。十成全新的定義是:不能有任何斑點臟污,不能有任何破損、裂縫,不能下水處理和褪色,不能有任何摺痕,四邊需90度角,不能有修剪。在完全沒有任何缺點的情況下,看起來如同剛剛發行的狀況下,等于未使用,才能稱為全新品相。一般來說,五成與十成品相的紙幣間的價格相差幾倍、甚至幾十倍。三四成以下品相的紙幣,基本上無人問津,如果收藏人民幣最起碼應該是七八成以上,且價格應比較適中,人們大都能接受。但全新品相紙幣的價格又極高,普通收藏者往往接受不起,此領域的紙幣現大多數被一些有經濟實力的大收藏家把持。
在收藏人民幣的過程中,人們還應注意人民幣是否被洗過和修補過。因為紙幣經過一段時間的流通,會變得很臟。為使其在交易過程中賣出一個好價錢,賣家就會將其用水浸洗,然后用熨斗把褶子燙平,這種被洗過的紙幣顏色較淺、泛白。由于使用的原因,人民幣的邊、角和中間部位大都磨損得很厲害,為使其完整,人們就用相近顏色的紙進行修補。對這種經過修補的人民幣我們要仔細觀察,通常要借助放大鏡或在充足的陽光底下認真觀看四周的邊、角以及中間的折印。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7-1-14 20:44:33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