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7周年以及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由四川省收藏家協會主辦,四川省夢虎珍藏品公司承辦的“首屆蘇區錢幣暨舊版人民幣收藏珍品展”昨日下午在成都揭開面紗,這是蘇區錢幣首次在蓉展出。今天,廣大收藏愛好者可免費到琴臺路展覽現場一睹蘇區錢幣和第一套人民幣的真容,前50名參觀者可免費獲得由夢虎公司贈送的《中國小錢幣珍藏冊》,每套價值28.8元。
價值千萬元錢幣即將登場
四川省收藏家協會秘書長吳道明透露,這次展出的蘇區錢幣包含70張紙幣和9張布幣,總價值達到1500萬元,其中身價最高的是一張由鄂西農民銀行發行的面值一元的紙幣,專家評估價上百萬元,而前年國際市場上有張品相稍次的,拍賣成交價格為27萬美元。最難得的是70年前的全套20張“紅軍紙幣”亮相。而此次的展品中的第一套人民幣全套價值160多萬元,等同于一輛頂級寶馬車,這是夢虎收藏品公司花了近十年時間耗資百萬元才收集齊的,其中的“壹萬圓牧馬圖”,單枚價格就可達到50萬元;而1962年開始發行的第二套人民幣現在的市場價格也達到了7萬元左右,接近一輛富康轎車的價格;市價6980元的第三套人民幣也相當于一臺手提電腦的價格。
據介紹,第一套人民幣是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時發行的,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使用。能全部收集齊的藏家,全國不到30人。專家表示,第一套人民幣價格居高不下是由于當時印刷的紙張質量較差,券別種類繁多,票面破損比較嚴重,整套收藏很有難度,理所當然地成為錢幣收藏中的高端品種。此次展出的70張“蘇區紙幣”是我省17位錢幣收藏家花了20多年時間艱難尋找和收藏的,大部分是首次向公眾展示的珍品。
錢幣增值潛力未可限量
錢幣收藏到底有多大的升值空間?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錢幣大王”、四川省收藏家協會錢幣專業委員會主任熊建秋。熊建秋認為,隨著人們財富的增長,社會步入了個人理財時代,那么如何讓手里的錢生錢呢?存銀行、買債券、投資股市或房產,當然都不失為一個選擇,但這些投資要么收益太低,要么風險和資金投入太高。其實還有一種不錯的投資渠道,即人民幣收藏。
第一套人民幣年代久遠,存世量少,甄別難度高,收藏不易,現在市場上收藏者大多退而求其次,改為收藏第二、第三套人民幣。市場對第二套人民幣開發較早,目前行情看漲,很多收藏家早已開始有意識地收藏,一般收藏者也較難找到好的藏品。所以收藏第三、四套人民幣可以說是初涉人民幣收藏者的較好選擇。第三套人民幣1999年退出流通領域時市場收購價為1000元,現在市價漲了6倍多。而《第四套人民幣同號鈔珍藏冊》由第四套人民幣全套9種券別裝幀而成,其最大特點是:全套同號鈔珍藏冊中9種券別(從1角至100元)冠字號和8位阿拉伯數字全部相同,而且里面每張券面均是全新品相,該冊限量發行,全國僅有2.5萬冊,成都只有500冊,作為錢幣中的“原始股”,發行價580元/套,升值潛力相當巨大。《第四套人民幣四連體珍藏冊》則是我國首套連體人民幣,首發價為2180元/套,在三年內市場價格有望翻兩番。
相關鏈接
關于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蘇區貨幣
一九二七年"四一二"事變以后,各革命根據地蘇維埃政府為了沖破敵人的經濟封鎖,活躍農村經濟,鞏固革命政權,先后以工農銀行、蘇維埃政府以及其它經濟部門的名義,發行了一百五十余種紙幣和十余種布鈔。隨著根據地的逐步統一,蘇區的貨幣經歷了由區、縣銀行貨幣到特區和省銀行貨幣,最后統一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及其各分行的貨幣,這樣一個由分散到集中統一的過程。這個時期的貨幣是在艱苦、困難的戰爭環境中因陋就簡印制發行的。它的票面設計充滿了濃厚的革命政治意義,反映了黨在當時特定環境中的戰斗風貌。
講述:我與紙幣的不解之緣
干辣椒換來20萬元
陳師傅(工程師)那是1978年,有人要以65元出手一張蘇區人民幣,這張幣簡直讓我魂牽夢繞,65元在當時不算小數目,當時我的月工資只有30元,為了它,我硬是用干辣椒下白飯,吃了整整兩個月。如今,28年過去了,這張紙幣的價值已經達到了20萬元人民幣,回想起當初的忍饑挨餓,真的還是值得。
無心插柳柳成蔭
王大爺(退休醫師)50年前,我成為了一名醫生,領到了18元工資,這是我生平第一筆收入,就夾在一本書里,下定決心永遠不動用它,最近有朋友來借書,發現了它,驚嘆道這是第一套人民幣,保存如此完好,市場價值都有十幾萬了,勸我賣掉,我還是不為之所動。
近水樓臺先得月
江先生(銀行職工)1986年的一天,我還在儲蓄所當柜員,來了老兩口,手里拿著幾張破爛的紙幣,他們說是土地革命時期蘇區使用的票子,是家里翻出來的,不知道能兌換多少錢,我告訴他們這錢已經作廢,他們非常失望。當時我出于好奇和同情心,就按照面值把它們買下。現在這些貨幣的價值早就幾千上萬倍地增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