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引入集郵新理念
一是重新認識集郵活動和郵票的地位。過去,郵票一度被我們認為是通信的工具、集藏的佳品、增值的“錢罐”。但任何文化的發展,如果不能沖破了“一元化”堅冰的封鎖,就不會蓬勃興旺。當今時代,現代通訊手段的日臻完善,固定電話、移動通訊、圖文傳真、網絡、視頻……速度快,價格低,通信郵政資費標準卻是逐年調高,郵票已經不屬于發揮通信功能的必需品。我們要準確定位郵票的價值,重新認識郵票的功能,不要再把郵票擺在“神圣的高度”,以之為純粹的“國家名片”,而應該將其視為具有中國文化特色、與圖畫照片文藝作品等類同的宣傳品之一,視為已漸漸融入市場經濟、具有功利色彩、與股票幣卡等類同的有價證券之一以待之。另一方面,在內在生命力的驅動下,任何文化都必須始終朝著生活化、世俗化方向發展,迎合大多數民眾淺層次的、表面化的精神需要,以適合普通百姓的生活需求為目標。在今后的發展中,我們必須這樣認識集郵活動,使集郵既具有高山流水的神韻,又更多地貼近下里巴人的生活,服務于大眾。只有如此,才能客觀、公正、辯證地認識集郵活動的價值,在理論上從禁錮走向開放,由單一的文化價值觀逐步轉變為文化、經濟兩位一體的多元化價值觀。
二是劃段管理、分類經營、區別對待。談郵市的低迷,并非想把集郵經濟“一棒子打死”。我們既要清醒地認識到新郵次新郵市場價格中的“泡沫”,也要清醒地看到新中國前期郵票的升值潛力,更不能忽視古典郵票和世界珍稀郵品的真正價值。那么在發展集郵經濟的過程中,我們完全可以借鑒經濟、產業運行中的成功典例,嘗試“劃段管理、分類經營、區別對待”的管理辦法:既要鼓勵挖掘古典或早期郵票的題材意義和研究價值,提高國郵的世界地位,利用先進的宣傳手段和時尚的拍賣形式,擴大其影響;又要大力提倡收藏新中國早期郵票,要準確定位新中國郵票特別是一些量少、題材好、績優的優秀品種的價值區間,保證其具有穩定、持續、健康的發展環境;對于新郵,也同樣需要轉變觀念,要允許市場資金對其進行開發,運用合適的手段、合法的經營、合理的運作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
三是用經營的理念推動集郵。毫無疑問,神秘感是興趣產生的前提,趣味性和愉悅感是興趣產生的基礎,絕大多數集郵者都是因此而走上集郵道路。但新的歷史時期,只依靠普通集郵者自覺的集郵行為,肯定推動不了集郵事業這艘艨舯巨艦。因此,從頂層設計角度而言,以經營的理念推動集郵事業的發展也極其必要。長期以來,中國集郵的模式機制是“管理”而不是“經營”。管理是通過對市場活動的領導與控制實現初始目的;而經營則是通過合理配置資源以實現目標最大化。前者注重過程,后者注重資源的有效利用。從國際視野來看,發達國家的集郵體制機制都具有明顯的經營取向,其經營定位、市場分析、層面架構、資源配置、路徑優化、串聯技巧、用戶對話、效果評估等等都為中國集郵提供了好的借鑒。30年來,“管理”模式下的中國集郵事業脫離了市場規律,嚴重地阻礙著其自身發展的進程。因此,伴隨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滲透經營的理念,把“經營”集郵的思路貫穿到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全過程,讓參與者明確集郵發展的基本設想、科技優勢、發展方向、共同信念和追求目標,認同其正確經營行為和價值觀,或許能為中國集郵體制改革和發展提供一些新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