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項事業發展中遇到阻滯的根本原因往往都是機制問題。在任何一個系統中,機制都起著基礎性的、根本的作用。在理想狀態下,有了良好的機制,甚至可以使一個社會系統接近于一個自適應系統——在外部條件發生不確定變化時,能自動地迅速做出反應,調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實現優化目標。所謂事業,一般指有條理、有規模并有益于公眾的事情。對于當前的集郵事業而言,要做到有條理、有規模并有益于公眾,就必須突出重點,解決關鍵,逐步建立良好的運行機制。其一是要通過郵品的文化品味(這是與股票和其它有價證券最大的區別,也是最強的優勢)去開拓和爭奪市場,分析好比較優勢,在造就和利用郵品的文化品位、提高郵品文化含量上下功夫。其二是一定要確立服務機制,要在服務形式、服務內容、服務水平、服務方法等諸方面創新,通過承諾良好的服務方式來開拓和占領市場。其三是要堅持量力而行原則,制定經營戰略的時候必須考慮集郵大眾的承受能力,因為在任何一個時期,集郵市場的承受能力都是有限度的,經營戰略的確立一定要服從于這種承受能力
3·2理論研究先行,樹立良好的學術氛圍和務實的學術風氣
任何一項事業的發展,“摸著石頭過河”總會貽誤戰機,“無頭蒼蠅亂撞”總會走彎路,因此理論研究必須先行。中國集郵的人力資源基礎和市場環境基礎是不可復制的,在發展過程中出現諸多問題也是非常正常、在所難免的,在經驗與教訓、成功與失敗、勝利與挫折價值的博弈中不斷地認識和把握集郵文化發展規律尤其必要。在當前情況下,我們要努力從“以人為本”的本體論、“科學發展觀”的發展論和“和諧社會”的價值論等基本理論維度入手,以博大的胸襟吸納優秀文化成果和先進文化營養,深刻認識和有效把握集郵文化發展的規律,積極探索和前瞻評估集郵文化發展的當前變化和未來走向,大膽嘗試新的體制、新的對策、新的舉措,以務實的態度認真研究當前亟待我們解決的諸多文化問題和文化矛盾。比如:如何使改革開放的文化成果惠及更多的集郵者,如何切實提高市場規模和郵品質量從而促進集郵市場的進一步繁榮,如何切實通過集郵文化創新全面推進集郵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如何切實做好集郵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從而通過體制活力極大地解放文化生產力……都需要我們認真思考。
集郵領域的每一種具體問題或者矛盾都有其個性特征和復雜境況,只有加以認真的梳理和全面的總結,通過深入縝密的針對性研究才能獲得科學的理論解讀。無須諱言,當前我們的集郵理論研究風氣并非沒有瑕疵,越來越多的學術研討會變成了旅游會、特色餐飲會,而會場只有演講沒有研討也成為一種不爭的事實。一種典型現象是:好多所謂的“研究者”提交的論文不過是東拼西湊的“百衲衣”,沒有廣闊的視野,沒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除了照本宣科,研討起來也是沒有充分的準備,無法就觀點、內容、形式、方法、數據進行闡述或答辯。另一種典型現象是:研討會開成了演講會,一人讀眾人聽,而不是針對某一特定的話題,幾個同題作者一起研究討論,百家爭鳴,最終形成幾種有代表性的觀點,推進課題研究。這無疑嚴重影響了理論研究的發展。面對新的時代條件,我們要想對集郵文化問題和集郵經濟問題的特殊性、復雜性和深層性認識到位,就不能對理論體系作簡單化和直接政治詮釋,而要以科學的、嚴謹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任何理論課題,確保理論體系客觀化、科學化、系統化,力避形式主義、教條主義、本本主義,追求清新務實的會風、嚴謹負責的文風,確保研究成果在集郵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發揮理論先導作用。理論研究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任重而道遠。立足集郵事業的發展,我們必須組織一批專家學者和有實踐經驗的集郵文化工作者進行項目攻關。這不僅是積極探索中國特色集郵文化理論體系的良好開端,而且也有利于形成理論焦點和社會凝聚力,從而在更大范圍內匯聚智慧、形成合力,使集郵研究取得更加卓著的成就。